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惡夢(5)

 但他這樣反罵我吵,不是在扭曲事實嗎?或者我不知如何形容沒想過會得到這樣反駁

老實說,我從沒有製造噪音吵到人!

他這樣反罵我後,我也聯想到是否如大家所想,我一開口的態度不好,隨即我試著冷靜點,壓抑我的怒氣和緊張說不如我們談談。老實說,我真的把姿態放下了許多!但他完全不理會,聽不下去。

非常老實說,他們騷擾了我這麼久,我對他們有怒氣很正常吧!我也是個人!還要我去求他們安靜點?我真的想問正常人能不能做到?要不要我去預備講稿餐點,換件晚裝再化個妝再去請求商量,恭候聖駕?我自出娘胎都沒遇過這種事!通常如上面所說反問他們做錯了什麼、一般人都這樣啦;如果看對方放低姿態說談談,就算裝也會裝談談,除非已吵到面紅耳熱,沒看過不會談。

還有他那句「Hong Kong is not yours」,我真的很目瞪口呆!難道香港又是他的嗎?非常好笑,我是黃種人,在香港出生,我家世代都是華人,居然被一個黑色的外國人罵香港不是我的。我真想罵你滾回老家啦!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耶!

但最終我都沒罵滾回老家這種真正帶有歧視的話。這種話任誰聽到都發火吧。

而我真的沒有說關於種族、人種的話,我知道這樣不禮貌。由始至終我都給他那種尊重,但我覺得是他反過來說這種話。

不好意思,我覺得自己已經拿了誠意出來談。假設我有件東西阻礙你家門口,你頂多會說:「不好意思,你這件東西阻著我進出,請你拿走。」很多人連「不好意思」、「請」也不會說,就只是「你這東西阻著我,快點拿走吧。」最多加一聲謝謝。誰會像哈巴狗那樣搖尾乞憐?

我明白很多人會反駁才沒覺得我有誠意!那不如你們分享一下你們的言語藝術,讓我學習學習。

我只會說,我不是霸道,真正的霸道豈止這樣?但真的叫我怎麼跟他說?我活了這麼久、長到這麼大,要人停止某行為或提出投訴要求,或反過來被要求,從沒遇過這樣。如果是我自己不對,我會立即改正!

 

我試過跟家人說他們真的很吵,但他們回應未到晚上11時,也不能叫人別吵。

我真的去查相關法例,其實不是這樣。大家想想也會覺得這樣說不合理吧。噪音有限時間地點嗎?建築裝修是有的,但嬉戲玩樂、電視聲浪等難道真要等晚上11時才能不准發出嗎?要是這樣人還怎麼生活?隨意吵也行啦!

大家也一定想為什麼我不報警。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尋找Michael Jackson(17.3)

還有卡通版的磁石貼和匙扣出售。

 


麻煩(3)


到目前為止我最討厭原告方(我姑且這樣稱呼)窮追不捨地問他什麼「歌庫」裏的歌來自哪裏、會不會聽和如何處置外來作曲家的錄音帶(當時還是錄音帶)、有沒有從其他歌曲取靈感等類似的問題。

(錯綜複雜,真的很難寫…)

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問MJ有沒有從其他歌曲中有得著從而寫進自己的歌裏。

剛剛說什麼「歌庫」,MJ答他有從唱片行買唱片。原告方表達的是MJ有一套「參考歌庫」,可能聽完某首歌有所啟發便寫出一首新的歌,或者取用某段演奏或旋律放進自己創作的歌裏。

我想問凡是做創作的,無論像他寫歌、我寫小說、畫家、甚至我們的媽媽做晚飯,哪個沒有從其他作者或別人身上和作品得到靈感?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先生有句話我銘記於心:「作家像電腦,要有入(input)方能有出(output)。」

沒有入,哪裏有出?

只要一問「如何才能做好的作家」,無論誰都會答:「多看書啦。」難道這樣「入」就構成抄襲嗎?

原告方問MJ有沒有「歌庫」,難道我和作家們又有個什麼「書庫」了?

我相當老實地說,作為一個執筆多年(現在是用電腦打字)的人,如果只依靠自己的生活環境提供,材料和寫作能力非常有限,頂多就寫得出一、兩本。除非真的像倪匡先生,本身的經歷相當豐富,但這世上有多少人像他那麼傳奇和厲害?我又不信他不看書。

如果看本書、看篇新聞報道有所啟發,而這叫抄襲的話,人類根本連話也不用說。我重複鄰居的話也是抄襲;我們牙牙學語也是抄襲。

律師也不用做了,辦案的經驗也是種抄襲。

要去到這個地步嗎?

如果硬要說,MJ的「歌庫」就是從唱片行買回來的唱片,難道連唱片也不准他買了?那我做作家的也不能和不應買書了?甚至連字也不該讀?(我們媽媽也只能煮白飯。)

是不是很離譜?

 

在我的認知裏,抄襲就是一件東西或作品感觀起來就是看、聽、聞、摸等跟另一件東西或作品有八、九成相像、感覺很混淆、讓一般人很容易誤認,用途或作用、理念等大致相似甚至一樣。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惡夢(4)

 後來有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剛好看到有對父子在踢球。因為我覺得平時人這麼多,我在家又只穿睡衣很難跟他們的大人講,這次機會來了!

因為我跟這些鄰居一點也不熟,難道真的站到那男人面前,面對面像同事那樣靠近說話嗎?所以距離了兩、三呎,也因為緊張,聲音提高了一點吧(這全是我的猜想而已。)。告訴他他的孩子在這裏玩很吵,也不是叫他們別玩,但要把音量降低。

他居然用英文反罵我,說現在大聲、製造噪音的是我!又說「Hong Kong is not yours」。我說下次再聽到他們吵便報警,他回我「妳報吧」。

老實說,我極之不明白,為什麼做錯事的人,別人還要低聲下氣「求」他們改正?還要「請」你把音量收細、「請」你不要把垃圾丟到我家門前、「請」你把臭腳挪開

我當然很明白語氣不好,別人很難接受,有時也不能光用「對」、「錯」來判繼事情。但現在好像全是受害者的錯不是說我被吵了「大晒」,請問發出噪音是對的嗎?為什麼我發出會被人罵??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的心理很不平衡,認識我的人常會聽到我問公不公平。當然世事很難有公平,所有人都這樣答,而公平的定義每個人也不同。

但我很不懂耶!為什麼大家做相同的事是我被罵?

如果伸臭腳會令你罵人,即是你也知道這是件不好、令你不舒服的事,那你為什麼要做?

寫《尋找Michael Jackson》很多時候這種很不平衡,甚至令我很不相信別人的感覺重現了。我不是因為MJ受了同樣的壞事、跟MJ感同身受才會這樣,而是極度搞不清人為什麼會是這麼自私的生物。寫著我一度覺得我不想再相信人了!人類那種扭曲是非黑白、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實在太恐怖了!

我不知道那個男人為什麼要這樣回應我,真是我態度不好?但我真的很想問我要怎麼對他態度好?不停地「pleasepleaseplease」有沒有用?當時其實我也緊張。忽然站到他面前,他會不會被嚇著?我其實只是想快點說完回家。

加上一般人不會這樣回應我,我還真沒試過。怎麼說通常去投訴人,一是真心假意也好,人們都「哦哦哦」回應了便算,一是反駁「我哪裏錯了?」而不是「妳才是吵那個!」

我沒想要「再戰」回罵。年紀大了,罵人的「功力」也弱了。很多人可以連續罵一萬八千字。我現在想說:「不是你們先吵,我又怎麼會吵?」但當時有點嚇著,從沒有想過他會這樣回應,用英文罵反應也慢了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尋找Michael Jackson(17.2)

 

一套款式的有MJ的肖像和手繪。


麻煩(2)


1993年這宗的資料是影片;1994年的資料是錄音。兩份資料我都沒有看/聽完。第二宗下一篇才討論。本篇先討論第一宗。

整條影片歷時三個多小時,看都辛苦,何況是接受盤問?前一天MJ還剛開完演唱會,聽說也剛拔完臼齒,所以有人形容像中了風,一邊臉好像癱了,口齒也不太清楚。

看第一個小時我覺得十分好笑。有網友留言說這是不是證實此人是MJ的官司。因為問題很「無厘頭」、很古怪,就是「你(MJ)什麼年紀開始唱歌?」、「你發行第一張唱片是什麼時候?」、「XX專輯在哪年發行?」、「《XX》在哪年發表?」等,我一邊看一邊罵:「發神經!」誰記得這麼多?尤其好些都十多年前,甚至對MJ來說是小朋友的事。誰記得自己第一套校服、班主任是誰?或者幾年級唸了哪一篇課文?

尤其MJ這麼忙碌的人。每張專輯起碼要創作5060首歌,雖然不會全由他創作,但要完成一首歌得花許多功夫,再從中選10首;也不一定只忙專輯的事,說不定手上還有其他工作。逐項去記,真當人是電腦嗎?

如果問我寫的第一篇小說/作品是什麼時候,是哪一篇,我也答不出。還問我什麼時候寫!我只能答個大概,太久遠的怎麼記得起?我連昨天吃了什麼也記不住。

不過原來那是辯方律師的盤問。

繼續看下去,我覺得非常「難頂」,看都這麼辛苦,鏡頭後的MJ真的很慘。到現在我才勉強看了約兩小時。

首先是他身體狀況,可想而知他有多累,聽說喉嚨也很痛,所以看到他頻頻喝水。我覺得另一個原因是實在太苦悶煩厭。

 

接下來是便輪到不知是原告方還是法官盤問。這邊的問題很尖銳,就問他認不認識某()人。又是那句:「鬼記得咩?」(這是廣東話,意思就是誰記得?真的很有感而發。)

MJ答:「I dont remember.」控方便會追問:「你真的不記得?」、「你跟那人是不是在XXYY、或ZZ地方見過?」、「你沒見過他嗎?」

有時MJ答見過,原告方又會窮追猛打:「你怎麼認識他?」、「你見過他多少次?」、「5次、10次,還是15次?」、「在什麼地方見?」、「當時還有誰?」、「你有沒跟他談過作曲事、有沒一起合奏過?」我想問,作為一個正常人,誰會答得出?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惡夢(3)

 回應第一點,當然法規上那塊地不屬於我家,而香港也有條例指例如住在路口的人有責任忍受其他人進出的聲音。

但這塊地也不屬於他們呀,為什麼他們就可以在玩了?其實我不是「不准」有人在玩,以前也有鄰居在我家門前打羽毛球,還拿了放在門口的掃帚當中間界!我還想加入他們呢。但沒有人在這裏尖叫!聲量可以接受。

大家知不知道小孩子興奮時的尖叫可達超過100分貝?如果有一個以上的小孩尖叫,我想請問誰忍受得到?

這些也不是進出時無可避免的聲音,是故意的。

我想說現在不是780年代的公屋時代。當時的人不介意小孩在走廊玩、在各人家門前玩。你試試現在在別人家門前玩?看會不會被罵?即使是鄰居,也沒有人喜歡有人在自己家門晃來晃去。

為什麼空地在我家門前,便要忍受有人嬉戲?如果在其他人家門前,我去嬉戲又可不可以?如果在你家門前可不可以?我在這房子住了15年,是很偶爾有人打打羽毛球(一年才一、兩次),沒發出很大聲響,從沒有人這麼吵!

至於文化,我告訴大家,現在真不同以往,沒人會忍受有小孩在走廊玩了。香港人現在連鄰居姓什名誰也不知道了,自然再沒有這樣聚在一起玩的文化。如果真要講文化,身為外地人,不是要守本地的規矩,入鄉隨俗嗎?哪有什麼人說要遷就外地人的文化?大家去旅行,適應和遵守該國的文化是理所當然的事,不是嗎?叫當地人反過來遷就大家嗎?大家聽到不會笑嗎?

我試過開門叫他們不要吵、不要在這裏玩,因為我家和我吃噪音吃得最迎頭迎面!

結果無論跟他們說中文還是英文,他們都聽不懂那樣看著我,然後繼續玩。

硬要說什麼種族、國家。因為我本身唸翻譯,應該有人聽過翻譯這學術不只語言轉換,而是文化的理解,否則不可能翻譯。我很多年前已經戒掉叫外國人做「鬼佬」,連別國的人都不尊重還做什麼翻譯?而香港的外國人又多,我本身也常接觸,所以我對外國人一點特別感覺也沒有。我以前工作也有東南亞、南亞的同事,跟他們一點衝突也沒有。(我的意思是說,我不會因為其他人的種族和國籍不同而有欠尊重。)

老實說,我連這些南亞鄰居的確實國籍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人、孟加拉人還是什麼地方的人?難道我要去學他們的語言才能叫他們安靜嗎?中英文都不會說怎麼移居/移民香港?

這些人就是這樣,發生什麼事就裝聽不懂。其實我看過他們的小孩穿本地學校的校服,在本地學校上課,中或英文都不懂?開玩笑!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尋找Michael Jackson(17.1)

 

珍品館內有MJ肖像的杯墊出售。


麻煩(1)


本來這篇叫做《笑話》,但現在才發現,一點都不好笑。

其實我有點不太知道該如何為這系列定題目名稱。《尋找Michael Jackson》是一開始便想好,但副標題有時很容易想出,有時很難。

這也是我覺得難寫的其中一個原因。很多時候感受很複雜,很多話想說,但都不知該如何分類、該在哪一篇寫,所以請原諒我一來好像寫得很亂,二來標題也不貼切。

 

最近看到原來MJ199394年有兩宗抄襲官司。

第一宗在1993年,有人控告他《The Girl is mine》、《We are the world》等歌曲抄襲;第二宗是有個女歌手控告他抄襲《Dangerous》。

很多人說這些官司MJ被告不成,反而讓他作曲的方式公諸於世,再一次讓人驚歎他的音樂天才。

首先說結論吧。第一是我15年前居然不知道有這些官司。可能有聽聞過,但去看相關的資料還是第一次。

因此挺感恩這次去寫關於他的文章令我有新發現。

第二,我發現MJ的人生真的有許多麻煩。兩宗孌童案不止,原來還有這些零零碎碎、無無謂謂的。一般人一生惹上一宗官非已經夠折磨,心力交瘁。有人說他一生可能多多少少上過1500次法庭。如果這是真的話,可想而知有多煩厭。

第三,之前我也提過「創作」,什麼「作品已經存在,作者/作曲家只是把它們呈現或下載」、什麼「在腦海裏聽到」,用現代身心靈的說法就是連結了高我。MJ在這些官司已經解釋得算是詳細了。不過聽不懂、覺得很不可思議很正常,否則每個人都是偉大的創作者了。

我不期望人們聽得懂連結高我這些現象,但希望不要把連同MJ在內的創作者看成怪人,一來創作者的心思較纖細敏銳,二來我不是把MJ看成外星人或通靈者,但很明顯他的維度跟普通人不同,他的感知自然也不一樣。普通人沒有的感知不代表他沒有。

麻煩(1)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惡夢(2)

 我記得我在唸書時代,不怎麼聽過校園欺凌。在香港幾乎沒有這種事。就算有也只是輕微的講些尖酸話,講那些誰跟誰一對。現在回想起來當然覺得不好,我當時應該反擊這種人幼稚(其實我也不常被說這種話,因為我長得很兇。)。但不普遍也不嚴重。我這麼多年才見過一、兩次,還做得不太明顯。是現在才聽到常常有學生在學校被人取笑、惡作劇甚至真正被肢體傷害。

又是開玩笑吧?但想想閣下想不想自己、子女家人被這樣傷害?不要說沒辦法,一來我們可以制止這種事,二來我們不要成為加害者,三來作為家長、作為成年人,會不會先以身作則,以及教育一下下一代?當你自己也有意無意說些根本不好笑,只傷害人的笑話,凡事都只想到自己的爽,對造成其他人的不便甚至傷害都無動於衷,試問下一代怎麼學得到和平、尊重?那些傷害又如何能停止?

這篇文章說不定會得罪很多人,也不免主觀和偏激,但我真切希望大家明白我的感受。如果這些事發生在閣下身上,閣下能不能說相同的話?如果閣下真的對自己跟其他人同一尺度,我心存感激,這樣的人在世界屬於稀有了,敬請保持下去;但如果閣下覺得我說得很有問題,但角色互換後卻覺得自己含冤莫白,那請問是誰的問題?

我仔細說下去大家便更能理解了。

話說我住村屋,跟很多香港人住高樓大廈很不同。不知道村屋是什麼請上網查一下。很明顯的分別是人口密度低很多,因為最高只得三層,位置偏遠,也能做住大廈不能做的事,例如養狗。很多喜歡房子比較大和自由的人會選這些房子。

我家門前有一片幾百呎的空地,什麼都沒有、沒什麼特別,就是一塊空地,是這附近連同我家的房子進出的空間,不屬於我家,但正正在我家門前。

我記得2022年開始這兩年,我家左右兩邊分別搬來了兩家南亞裔家庭。他們的孩子和婦女只要不是下雨天,都會在這片空地即我家門前玩耍和聚會。真的是我一打開大門便看到有小孩,有次我打開鐵閘便撞到他們其中一個女人。

別說兩家,一家已三、四個小孩,就在踏單車、打球、追逐嬉戲。

有時還會惹到其他本地家庭的孩子一同出來玩。

正正對著我家,超吵!簡直當成公園遊樂場。

以為只是白天吵,那捱到晚上便沒事,下班也能安靜一下,結果是晚飯後89時還會出來踏單車,試過10時許還拍球!

首先一定有人說,一來那塊空地不屬於我家,是公有的,我有什麼權利阻止別人玩?二來,人家南亞裔的文化不同香港,他們不熟悉我們本地人的文化而已。我「不准」他們玩,算不算種族歧視?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尋找Michael Jackson(16)

 

珍品廊也有酒出售,可是我沒興趣。



 

看《This is it》的時候,常常聽到MJLoveL-o-v-e This is all for love

其實我從小都不知道到底什麼才叫做「愛」,因為它無色無味、無形態,也形容不到。

當然從小也被灌輸:爸媽愛你、老師愛你、耶穌愛你、上帝愛你

說出來很多人愛你,但實情是我感覺不到。沒錯,我「知道」身邊的人為我做了很多事,但我依然會被無理地責罵、《模擬市民》玩了一下便被趕走、不開心時沒人聽我傾訴等等。

我不是不感恩身邊的人,而難道MJ又能聽我訴苦嗎?

我坦然也得罪點說,很多時候身邊的人對我們好和愛,多少都帶點條件:考得好買、乖才能吃、做得好才被稱讚而在華人社會即使做得多好,也甚少會讚賞。

雖然從小到大有很多對我好的人,但唯有遇上一MJ我才覺得心是暖的。不好意思,我也有我的過去,我也有我的痛。

15年前的這刻,我正在上網瘋狂地看他的影片、別人如何談論他、別人回憶起跟他相處的時光等。(我挺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寫本來有對新人在舉行婚禮,後來MJ忽然在婚禮場地旁邊的建築物出現,結果賓客都跑去看MJ了。)

如果一個人很壞、對人不好,沒可能98%的人對他/她稱讚有嘉。沒錯,我也聽過他的缺點,但從沒聽過有人說他的壞話。

一定有人說人們不好意思說、尊敬或為勢所迫地尊敬他而說罷了。其實現今資訊那麼發達,要爆些內幕、說些鏡頭後的事沒那麼難;加上MJ那麼多狗仔隊追蹤、有那麼多人跟著,想知道他說過什麼、幹過什麼有何難度?就是付錢叫「他身邊的人」編出來也可以,但有誰聽過他待人不好、擺架子、做什麼勾當?

老實說,那些香港所謂的「明星」、「天王」、「天后」的我倒聽過不少。

看到別人談起跟他相處的點滴、他跟粉絲甚至其他藝人的互動、還有他的笑容,真很窩心。

他看重每位歌迷、看重他們的禮物,哪怕只是一塊紙牌。他常會要走歌迷手上的紙牌。

相信大家也聽過自己身邊所謂的「明星」、「天王」、「天后」丟掉粉絲送的禮物吧。

愛,很抽象,很難解釋,摸不到也看不見,甚至我說去感受,其實也很難,唯有「做」,才能表達出來和變得實在。(但請各位不要心邪,我不是在說性。看下去便會明白。)

我想,我感受不到身邊的人,甚至我置身在教會的環境裏,也感受不到「愛」,很可能因為他們的愛只是一堆空話,只是說說說,有什麼難?甚至我現在寫和打出來,一分鐘已經能出現幾十個愛字。

你說你很愛我,但你做過什麼事?完成基本的餵養不是愛,是責任,餵條狗也要餵要看管啦。

在我傷心失意時,你有沒有在我身邊、問一下我發生了什麼事?

你有沒有體諒過我的心情和處境?

其實我在你心目中佔不佔分量?還是我對你有益處,我才能得到你的關注?

到底你的愛是什麼東西?是一種注碼、一種交易工具、還是你的一種心情?

我很看不起教會教徒的愛,就算說我得罪教會的人、歧視什麼都好。我以前也是教徒,所以有點資格說。

這種所謂的愛,只是存在在聚會、敬拜那幾個小時裏,一踏出教會的門口,所有人都不跟平時一樣?什麼弟兄姐妹連朋友也說不上。

我甚至覺得教徒跟普通人一樣糟糕和自私。

有次我在一家要自己找座位的餐廳,有點像快餐店。當時人很多。有個男人在我面前謝飯,但這張四人桌,他跟自己的袋子便已經佔了兩個,其中一個就只擺他的袋子!

桌子旁有幾個小學生在等。

我對這個造作的教徒極度厭惡!就算不是教徒,看到有幾個小學生等位,還好意思用袋子佔位?雖然兩個座位也不夠他們坐,但能坐兩人也好!

接下來這人便開始玩電話。

喂,正常人也會有點同理心,知道人這麼多,又有人在等,自覺會快點然後讓座。這個教徒連正常人也不如!

別在人面前謝什麼飯!這樣不會令的身份高貴點。

如果我是上帝,我會喜歡這種人嗎?這是我對你的教導嗎?我想請你不要在人們面前認我!

 

愛不是只用嘴巴說,不是一堆空話,而是行動。

可能我的話會讓教徒反感,甚至討厭。我明白你們的感受,但請撫心自問,閣下有多少件事真以愛為目的和行動?不好意思,我沒法在你們身上看見耶穌。不如學學MJ再回來說。

我看來在抬高他而在踩底你們,也在針對教徒。在這方面我道歉。其實教徒也是人,也會有人的習性。

但我真的討厭空洞的愛,一天到晚講講講有什麼用?現在不用捐三億,讓個座行不行?

我也不喜歡在人身上貼什麼標簽,但自以為高貴的人,請幹點高貴的事來,別搞到世人也不如。

我很欣賞MJ和敬佩他的愛有實質內容,要錢他會捐,甚至把自己的家毫無保留地分享出去。我聽過不只一次、一個人說,MJ即使要出去工作,仍會讓客人在他家裏任何地方蹓躂「沒有一個地方會被禁止」。

有些人,例如智障的,老實說我也不敢和不想接觸,下意識也會害怕,但MJ會去握握他們的手,聊幾句。

以前我每次看到他,心頭都會一暖(但不知為何現在會低落)。

要我說的話,我真的會說在他身上看到耶穌的影子。我看到耶穌如何握人們的手,分享自己的東西。

 

我覺得世人都越來越自私。像上述那個基督徒,我想象得到他和人們會如何辯駁我:所有人都這樣、我的權益也該受到尊重、我先來的

永遠都是「我」「我」「我」。

MJ 所說的「better world better place」根本沒可能實現。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惡夢(1)

 這件事表面上已經沒什麼,但其實在我內心深處仍是個很大的傷口,影響著我的心和思緒。

寫出來除了發洩,我也很想藉此告訴人們,真的不要為了自己的爽而傷害別人。這篇文章我會寫得很直白,以及無可避免地情緒化,當然有人認同也會有人不認同,但這全是我心裏最深刻的感受,和我想說的話。

我之前也想過寫這篇,但一來總不願再提起,二來我很怕,不知該如何去寫,但現在我覺得是時候了,以及我不可以常怕別人怎麼想。我覺得現在要勇敢些。

《尋找Michael Jackson》寫了這麼多篇,我非常衷心希望,所有人不論有意還是無心都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爽而傷害別人。這句話重復了很多次。我知道不少人講別人閒話、講MJ閒話只不過口太閒、「口痕」、覺得聊天、隨口說說無傷大雅,殊不知即使講者無心,聽者有意,也傷害了別人。

我覺得現在的人對傷害人很不在乎,自然不會在意公德和尊重,總之一切都是我自己爽便行,踐踏別人是別人的事,但反過來被別人傷害到便會發瘋,直指對方不對。

其實大家都知道做什麼事很討厭,甚至可以說知道什麼事不該做,但只容許自己怎麼做也行。

聽過一個故事,有個人死後可以自己決定上天堂還是到地獄去。他說想看看兩邊的情形才決定,於是天使便帶他兩邊看看。

地獄跟天堂的環境完全一樣,佈置得很華麗,長長的餐桌上放滿了可口的食物任吃,但地獄的人全部都骨瘦如柴,所以很不開心苦著臉,而天堂的每個人都很飽足,因而笑口常開,樂也融融。

他很不解地問天使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異,明明兩邊食物都不缺。天使叫他看看這些人是怎麼吃飯。他仔細一看,其實兩邊的人都拿著一對長長的筷子,但地獄的人只顧把食物往自己口裏塞,但筷子太長了,還沒放得進口裏食物便會掉下來,所以無論夾多少菜,都吃不到幾口,相反天堂的人把食物夾起來後,是餵到對面的人口中,所以每口菜都放得進嘴巴裏。

Make a better world,我覺得不只是MJ所提的環保,也許可以說是他口中的愛吧,是每個人都會為別人著想,而不是只顧著自己。這麼自私的社會算什麼better world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better world只會越來越遠。很多人都覺得開個玩笑、隨便亂說亂做無傷大雅,是受害者太認真了。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尋找Michael Jackson(15)

 

另一邊有水壺,我也買了最右邊第二個,但沒有用過。



放大

 

這些年來我越來越感覺到MJ被放到很大來看,到了顯微鏡的地部。

這樣誰沒有缺點和瑕疵?對他很不公平。

很多事情例如整容,其實很多普通人也整,但總是他惹人非議。

人們好像已經忘記了他是一個人。鳥山明先生談創作也提過人物要有缺點像人類,沒有也要加上去。

難道我們自己身上沒有嗎?

我明白,明星有醜聞才好看嘛。正正常常的明星有什麼好寫?

但我很替他難過和不值。如果我做每件事都被評頭品足,好像連普通人的權利也沒有。

曾經不知在哪裏看到,他連子女吃的奶粉也被拿出來講。我真的覺得他子女吃哪個牌子的奶粉關人何事?夠不夠營養也是他家的事。有空管別人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很多時候看他的訪問和報道就會看到這些:他今天去過哪裏、見過什麼人、買什麼了。

有時候報道一下也不是件壞事。在藝人的角度,有新聞、有傳媒關注總比沒有好;在歌迷的角度也知道一下他的新消息。

但有時傳媒報道的角度和感覺很差。

其實有時候我真的覺得他做的事和想法沒什麼特別,就跟普通人一樣,但只有他被指責或講得很不堪。這麼斷章取義和別有用心,用放大鏡看,世間上誰沒問題?

本來真的不是很嚴重的話題,這樣子講講便好像很古怪。

這是我看他的訪問一個強烈的感覺。

明星,難道不是人嗎?

我們很著重自己的私隱,卻要明星赤裸裸地讓我們去檢視去批評。有時我們想看他的異樣,有時卻像在證明「他們也跟我們差不多嘛,有什麼了不起?」

到底想怎樣?

我覺得明星沒需要扒出自己所有讓人看和檢查。

有時我總想起聖經裏的一句話,就是耶穌說:「誰沒有做錯過事,便可以用石頭丟死她(那個賣淫的女人)。」

對,我真心覺得誰沒做錯過事、絕對是個優質的父母和人類,比得上耶穌一樣堪稱無罪,歡迎出來檢驗和指責MJ

我很想說根本沒有人有權這樣他。這樣自以為是的人令我很反胃。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People of the world(5)

 有次谷阿莫討論了一個個案是某媽媽的子女分別是小五和中二,大的老是對著電子產品,他說話都愛理不理的,小的做功課超慢,問他是不是不懂又答不是,但催他快點幾句便會哭鬧,問有沒有解決方法。谷阿莫有一點答得很好:該是先跟他們培養感情,這樣他們才容易聽她的話。

對呢,無論跟父母好、跟誰都好,沒感情為什麼要聽?

我覺得華人,不知日本人也是不是,一定要聽長輩的話,只因他們是長輩。從小到大我對這點都極為反感。

兩代人好像「自然而言」便會有感情、必須有感情。但感情要培養、要花時間心思維繫,不是生出來必然會有,也不是理所當然。

但話說回來,小孩來到人間,第一個社交圈子必定是家人,而基於生存,他們一定要依賴父母,父母是生存條件的供應者!而對情感而言,父母即是孩子的神。有理論提出媽媽的地位和影響是超然的。很多病重的人,甚至是重罪犯,很多時候說最掛念或最愧對的便是媽媽,不是嗎?

劇中最小的女兒,送了個折紙告訴爸爸她最愛的是他,長女小時候也有類似的行為,但這個爸爸對孩子的愛很猶疑。

在小孩子心目中,父母是他們的神,他們整個世界。

我看完這齣劇才發現和感覺到父母出軌,不只對不起另一半,也背叛了自己的孩子。這個神在說謊,已經不愛孩子了。

我看過一則事情說有對情侶拍拖時養了一條小狗,後來分開了,狗屬於了女方,但這時她一看到牠,便起以前的甜蜜,及現在的物是人非而很痛苦,於是遷怒於牠。

我也看過有人離婚後看到兒女,跟上述的狗一樣。但條狗跟子女何錯之有?要養和生他們的是誰?

雖然有靈魂學說靈魂會自己選擇父母,但我們普遍都會偏向父母是不能選擇的想法(否則一定會選含著金湯匙出生);雖然父母也不能選擇子女(否則一定會選個神童),但起碼他們選生不生,但子女能選出不出生嗎?帶他們來到世上的不是父母嗎?如果養隻寵物也要深思熟慮,生小孩更不該謹慎嗎?

 

這篇文章似乎很多我的怨言。其實很多人也說我愛抱怨。

長到這麼大,我覺得說自己的感覺不是抱怨,問問題也不是抱怨,反而光說很多問題,講了很多次很多年,都沒想辦法去改善才是抱怨,毫無建設性。不少人一味在不滿,卻什麼都不做。

也正如上面所說,把自己的問題推給別人的人才最可怕。

看完這齣劇有感而發罷了。

如果每個人都能看清自己,負起自己的責任,這世界必然會美好得多。

只可惜大部份人都不會。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尋找Michael Jackson(14)

 

珍品廊有MJ肖像的杯子出售。我買了中間小的右二那個,用來喝茶。


你看我看你

 

這篇很想集中討論《Living with Michael Jackson》。之前也提過,這紀錄片直接導致MJ 2005年的官司。

首先要說清楚寫的全是我的想法而已(其實每一篇都是)。其實關於他的事我沒資格評論,原諒我只是有感而發。

第一,這是我看過最難看的紀錄片。其他歷史人物的我不知道中不肯,但這齣一定不中肯。

我不知道應不應該叫人去看,也許該連同大反擊一起看吧。

第二,我覺得MJ最笨最錯的就是拍了這齣。這應該算是他這輩子做得最錯的事。無論是不是以他歌迷的身份,我也覺得他去拍超笨,而他身邊的公關、顧問也是傻的。有時我很心痛的是,MJ笨,但連他身邊這些所謂「幫手」完全幫不了他,就提供些餿主意來賺他的錢。

如果我是MJ,我什麼訪問也不做,也什麼都不會說、不會澄清,繼續保持神秘好了,反正我說,人們也不信,那不如保持那神秘的形象。人們有人們說。

 

我發現這紀錄片在他還沒走時我應該看過不止一遍。好場景我都記得,但在不同時代/時間記下的。我今次真的不用歌迷的身份,也有成熟點的眼光去看。畢竟我上次看已經15年前,理論上有成熟了一點吧。(其實還是那麼白痴…)

我對他最大的印象,倒不是什麼孌童,畢竟很後期不算太被提起,對我來說這只是他其中一件「怪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有個私人遊樂場,其次是變臉漂白。

這個人瘋到有個私人遊樂場。

我知、我知道,因為他童年沒能玩嘛,所以長大後要補償。

不好意思,我當年年紀還小,理解不到這是什麼意思。

到我現在長大了,我告訴大家,我也會做這種事。別說我,很多男士愛車、愛模型,買到一整個飾物櫃,這算是什麼?

我很喜歡玩《模擬市民》,因為我小時候要排隊才能玩,所以我現在自己買齊所有資料片玩個夠。

其實很多人都會這樣:小時候沒機會坐飛機,長大後便經常周遊列國,或者做飛機師;小時候沒得吃,長大後便研究如何提升產量,或者去做廚師;最經典的是小時候看到媽媽工作很辛苦,長大後要賺很多錢養她。

小時候的缺失可以說是長大後工作的動力來源!不少人都希望賺多些錢來支持小時候的興趣,或者實現以前沒法做到的夢想吧。

我認識有位女士年紀稍長才學鋼琴,理由當然是小時候沒辦法學,現在有錢有空暇便一完自己這個夢。

因此想補償小時候的缺失,有什麼奇怪?很多男人一把年紀都愛買手辦模型,難道現在「男人老狗」會喜歡玩人偶嗎?小時候又怎麼有錢買?

我知道,一定有人說建遊樂場也太誇張了吧。

長大了的我告訴大家:有能力建個私人遊樂場是件相當了不起的事。請問你我認識的人有誰賺到這種錢?買個三房兩廳的房子已算很厲害了。

老實說,我真的很想能在別人前炫耀:「我有自己的遊樂場。當你們在迪迪尼頂著大太陽排機動遊戲和洗手間時,姐我已經玩好幾轉了!」人們要笑我怪便笑吧,大家很「恨」去玩的東西,我已經玩厭了。

大家要去買年套票、擇日子去的設施,我已經擁有了,請問誰才可笑?

一看到他後院那些機動遊戲,我不禁想:「到底一個月要交多少電費?」聽說有150個員工打理。

笑他的人請問知不知道有150人的公司是什麼規模?差不多是中型到大型的企業了。很多人窮一生做生意也到不了這規模。

請不要這麼「小器」、「沒量度」,自己沒能力擁有便去笑有能力的?真想問到底誰比較可笑。這些笑的人肯定連他的電費也付不起。

 

我覺得此片的記者很先入為主:MJ就是個怪胎、他整形無度、他跟小孩有不倫關係,而我最討厭的就是他在片尾的結論:MJ有錢,可以為所欲為,原文大概是what he wants to do, when he wants and how he wants。我不記得每一個字,但很記得whatwhenhow

搞得MJ生人勿近似的。

這紀錄片就是圍繞這三個主題。

第一是MJ就是個怪胎。記者就不停有意無意地拍他家裏的畫、人偶、什麼在台前失常等。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MJ「怪」,但如果一天到晚都被這麼多人圍住,想獨自出去逛逛也不行,一舉一動都被人看著,毫無私隱,還要被扭曲的話,我覺得想正常也難。

加上,這訪問,或者其他訪問,都沒有稿。人真能準確無誤地說出自己的意思和最恰當的話語嗎?有時候詞不達意不是很正常嗎?我覺得只執著他一些話來判斷很不公平。

另外這個記者「很擔憂」的情況,我很記得有次MJ好像去德國領獎,結果上台時間錯了。其實是頒獎者出場後才輪到他,但他早了冒出來。記者便覺得MJ失常了。唉老兄你第一天在電視台混嗎?這種錯誤經常都發生,尤其是很久才舉辦一次的活動。連我這種小市民都知道了。怎麼可能100%順利依程序表運作?別說這麼大型的頒獎禮,就是普通、超小型的琴行表演也會出錯。所以才要綵排,但就算綵排了也不能確保天衣無縫。基本上只要觀眾沒看見便算了。

其實當時MJ在後台上舞台的樓梯時已經被告知錯了,他也立即蹲下,縮到幾乎沒冒出來,反應算是很快。我不覺得他很錯和失常。這種事根本常有,他也盡力補救了。

第二是他整形無度。這真的看得出那記者根本是先入為主,還像個法官,已經不是警察審犯,是咬定他了。

其實一直以來的訪問MJ都說自己只整了兩次,也從沒漂白皮膚。不過那記者跟世人一樣,不相信的死都不會相信,哪管已說了十萬九千次。

不信,還問來幹什麼?一直在挑挑挑,到底在挑什麼?挑完就會有想要的答案嗎?我知道一定有人說MJ嘴硬,死也不認自己有整容癮。對我來說,人家已經說清楚好多次了,不信也沒辦法,而我不會追問下去他說什麼,我便會信。

再者,人家愛整又關他什麼事?

我不知道這訪問到底是誰發起,有說是MJ,有說是記者向MJ提議。如果是記者發起,他本來已有主見,還問來幹什麼?人家答完又不信!人家就是整容狂,他也可以不去訪問!

對於整容其實我也想整!總有對自己不滿意地方嘛。但我一來沒有這樣的錢,二來我超級怕痛!我連打針也要掙扎和蹭磨一番才敢打。

看過有個網民說家人從小都嫌棄她的長相,但現在長大想去整容,家人又反對。

我覺得這是個人的事。到底現在為誰生存?為家人還是為自己?自己高興和有能力負擔便行。

但不要老是對自己的長相不滿,因為真的有人總是在「微調」,結果整了十多次。這個女人挺可憐,因為男朋友老是批評她的樣子,但其實本來她很可愛,結果她為了迎合這男人不斷在整,但男朋友還老是批評,到後來她醒覺不能再為這麼一個男人的說話而改變自己,而她現在出來告訴人其實整容也不那麼好。

要好好愛自己,不是老是批評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我很明白世人都是外貌協會,好的長相路會更闊更易走,但為了人生順暢可以,純粹為了別人的評語不可以。到底這人有多少斤兩批評人?通常批評人的都沒出息。

至於漂白皮膚,根本是無稽之談。如果真有這種技術女士們就不用這麼頭痛。前陣子我還在為買防曬霜而煩惱。

這方面我之前也談過,現在不多談了。

第三,他跟小孩有不倫關係。本來我覺得自從第一宗官司,MJ應該提防一下,醒目些,不要重蹈覆轍。

不過要是因為這種事而不再去幫助人,我覺得這就不是MJ了。

我覺得,一個人這麼容易被動搖,很沒自信,也不是為自己而活,難道以前在做的事都是錯嗎?我覺得在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件事上,他不會停止,不會因為挫折和壞事改變自己的心。

我只是覺得,他太容易相信人了,而這回他信錯人了。其實孩子也有壞的、不誠實的。

每次訪問MJ也說自己沒邀請小孩進自己睡房,而小孩睡在床上,他則在睡地上!但那些主持人和記者又是不聽。

這方面之前也談過。那些小孩的家長沒責任嗎?有時我覺得在MJ的角度,他也不想拒絕。他很想小孩開心。

記得我在小時候也會請求到親戚家裏住幾天,他們也可能覺得不方便,但又好像很難拒絕我。

 

我已經看完整齣紀錄片和大反擊。其實我覺得搞了這麼多,MJ想要的是愛、包容和接納,可惜這些在成年人身上找不到,因為大人「太有想法」、「做事太恰當」了,只懂在他身上取利益,只有小孩沒那麼多計算,有糖果、有玩具、有人陪他們已經很開心。

我覺得,與其說他很怪,不如想一想我們自己是怎樣對待他,讓他覺得要找人偶來陪?我明白遇到他是一輩子才難得的事,但如果他在你身邊經過,你會拉著他要簽名,還是待他像普通人,讓他安靜地逛街?

人們老是指責指責、批評批評,卻不去想想搞成這樣的原因。

 

他很疼歌迷,對他們的請求大都不會拒絕。

最後我想說,這位記者根本大話連篇。紀錄片經過悉心剪接,他在鏡頭前跟鏡頭後跟MJ說的話完全相反。鏡頭後明明在讚MJ,播出的是說MJ如何奇怪,還說自己的紀錄片不會跟其他的那般,結果竟是抹得最黑的。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People of the world(4)

 三田應長女的要求到公司「宣傳」爸爸跟女下屬的婚外情以致迫死媽媽,我看得滿大快人心。一來未到這幕時我還想到底會怎麼「宣傳」,到三田在公司樓下錄音機那樣重複講述事情和派傳單,我先是呆了一下,然後心裏大聲叫好,想不到能這樣!

現實裏我們當然不會做這種事,但戲劇替我們做了。有時候我們都會遇到怎麼做壞事的人居然可以大搖大擺,理所當然地傷害人?沒人知道就可以瞞天過海了嗎?

然後爸爸被降職,一臉衰氣地回家指責女兒。我想很多人、很多家長會覺得即使做得再錯也用不著這樣,回家關上門解決不就好了?

但我真想:出來混不就預著要還嗎?出軌不需要還嗎?摟著別的女人爽的時候,不就該想到有這天嗎?沒想過不就太天真了?

現在的社會真的很奇怪,明明是自己做錯事,還好意思怪別人告發。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三田的角色好像上帝。不是說她會審判、或者賜什麼好運財富另一半,而是她/衪真會完成人們想做的事,不會發問、不會反駁,只管完成,但人們總會把後果「賴」上帝,賴衪不思考、賴衪把我們帶到這境地,但發施號令的不是我們自己嗎?去錯地方不是司機負責而是叫車子,不是超有病嗎?上帝也很無辜

有人說跟抱怨的人相處最辛苦和浪費時間,我覺得最不能接近的是不負責任,永遠都是別人錯的人。不知這算不算抱怨的一種,但「賴」是要身邊的人承擔那個責任。

奈何這種人在社會上又「總是有一個在附近」。

 

這齣劇是我看過的最能讓我感受到孩子心聲,看完好像比較明白他們想什麼、需要什麼。

成人總是看不起小孩,不把他們當成一回事,覺得他們還小什麼都不懂。

因此爸爸想藉此要長女向弟妹隱瞞自己的壞。

看到三弟在學校被欺凌、二弟性情大變,控制不住脾氣四處發洩破壞,爸爸只是向學校和警察道歉,不去理解原由。

其實孩子很需要被理解和尊重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用他們的視線來看。真的以為他們不知道爸爸出軌嗎?

作為成年人,我們總覺得小孩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我們要上班面對老闆、要有業績這才是問題,他們那些被欺負、不曉得面對成長、課業等難度是零!我們也是自己解決然後成長!他們怎麼就不懂?

我很喜歡看谷阿莫的《谷阿莫愛發就發》,給我很多新觀點新法。人生的事,其實很多人都不會也不能教我們,他們自己也不懂!正如我上面說,很多成年人根本也是個小孩,反而要小孩照顧他們的情緒。有次有條心理學影片說有個嬰兒是嬰兒!一看到父母吵架就會爬到床邊,要掉下去的樣子,父母便會停下來去抱他。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尋找Michael Jackson(13)

 

這個我不知道是什麼,只認得是MJ的頭像。



小人

 

我現在在看《Living with Michael Jackson》。MJ迷一定知道,這部紀錄片直接導致了他2005年的刑事官司。

MJ迷都痛罵這個主導影片的記者馬丁・巴希爾偏離了事實,不但把MJ描繪成一個怪胎,還把MJ跟後來提告的加文・阿維佐的關係在鏡頭前扭曲了。本來MJ想靠這影片「洗白」,沒料到竟越描越黑,還把自己推進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他推出了反擊影片。

當然我以前我指的不是15年前,是他還在時也看過這紀錄片,但沒看過反擊,看了也沒印象。直到他走後才有他的正面東西看。

我剛剛也只看了十來分鐘,用電腦的23吋螢光幕,可能是座位和角度問題,雖然MJ在旁邊,一般MJ迷也只定睛MJ,但我的視線總落在那記者的臉上。不是我故意,但不知為何他在較中間,一看便看到。

當他和MJ在逛Neverland,就是MJ家的後院他問MJ是不是會經常自己一個人來玩這些遊樂設施,當聽到MJ回答「是」,他便擺出一副「很奇怪」的表情。

我想說,人家在自己後院逛、玩自己後院的東西有什麼問題?很多人吃完飯都會去逛逛公園,順道買杯雪糕吃。如果自己家後院能做這種事,那去做做有什麼好奇怪?

然後他跟MJ賽車,他那種很高興、很喜歡的表情。我覺得甚是噁心他根本就是那種「憎人富貴、厭人貧」,很不爽別人比他富有那麼多,卻貪戀富人的物質。

我稱這種人為「小人」,明明只是他們自己沒有,卻討厭別人擁有。

可惜MJ身邊很多這種小人,第一宗官司的父子是、第二宗的家庭是、很多傳媒甚至世人也是。

 

心理學指出人類很喜歡「睇人仆街」,這是廣東話,而仆街是髒話,小朋友千萬不要學。這句話即是人類最喜歡看到別人過得不好,尤其從神壇上掉下來。

這是天性,沒辦法。

15年前我看到這個論點有點嚇一跳。一般來說我們也想別人過得好。以前有篇課文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如果看到有小孩在井邊,第一個念頭就是別讓他/她掉下去,而不是推其下去,或者想這是不是我仇家的小孩,或者是不是我親人的小孩。

原來人性也不是我想得那麼美好。當然人會有歪念,但不是以他人的跌倒失敗為樂。

MJ這個人,讓這個心理學論點演繹得淋漓盡致。

他說當他的唱片登上榜首,拿下以往只得白人拿到的獎項時,關於他的古怪消息便出現了,什麼睡氧氣艙、買什麼象人頭骨等等。

以致後來的官司、生活方式等。

世人都想、甚至是等著這位巨星「仆街」。現在的我想到,關於氧氣艙這事,為什麼醫護人員、院方等沒出來澄清?事實是當年MJ拍百事可樂的廣告時被燒傷頭部,百事可樂賠他好幾百萬美金。他把全部賠償金捐出來,建了家專為燒傷治療而設的醫院,而這個所謂氧氣艙是一件醫療儀器。他看著有趣便爬進去「睡睡看」,結果被人拍了照,被傳成他因為想保青春而睡氧氣艙。別說院方,其他醫護人員、製造儀器的公司都一定知道這件是什麼東西,居然沒有人出來說,就任由這麼離譜的事在傳。

因為正義善良的事情沒有吸引力,離奇的醜事才賣得起錢。

傳媒和世人都像獵人等獵物那樣追著他。

別說世人沒有責任,這是市場供求的問題。有怎樣的讀者,便有怎樣的傳媒。(所以我覺得世人都欠他一個道歉。)

 

當我看他的訪問,看到最後一個,就是《Living with Michael Jackson》,有種很大的感覺,或者是結論,就是古語有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一直都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直到看到MJ跟記者們的對比:

MJ對他們毫無保留,真情剖白,但記者們就只在計量著他。

不單是說他們像是引他入局的語言,而且是他每句話、每個字、每個動作都被盯著,看如何造成文章。

我喜歡用「計量」這個詞語來形容。常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個「度」就是「計量」。MJ很坦然,他們就在計算,執著他的話和意思。

因此心胸狹窄叫做「小器」,這個詞語很傳神。古人造字真的有一套。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People of the world(3)

 別說離婚,有一天老公也會歸西,沒有人一直能陪在誰身邊!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時她又受不了?

這對夫婦同樣懦弱幼稚,簡直天造地設。

不過我想說很多人和夫婦都一樣,只是程度不同和別人看不到。

 

最特別的角色當然是家政婦三田,我很佩服她那空洞和直直的目光、機械人那樣的聲線語調,還有那種堅決的抽離態度、挺強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我不算很喜歡看松嶋菜菜子演戲,但很欣賞她能面不改容地背出那麼長的台詞。

我們常常都希望身邊的人能做我們想要的事、達到我們的要求如果我老公做我想要的事、如果我老婆能怎樣怎樣、如果我的子女能更加聽話

三田正是這樣的人。她做到的話會完成任務、不會反駁、沒自己的意見,很像現在的AI

但她忠實地完成要求後,那些指派任務的人卻不滿她沒思考過便做,就隔壁那個長舌婦叫她殺掉自己一家,失敗後卻抵賴:「我以為她不會真的去做嘛。」

這又是另一種典型的不負責任。

我一邊看一邊心裏大叫:「這不是你們下的命令嗎?叫她去做的不是你們嗎?」不聽話的又不滿,聽話的又嫌人家不會思考,到底想怎樣?(我不是指那些很白痴的傭人。我家曾經請個菲傭開門後不會/沒有把門匙拔出來,就插在門鎖上,到我和家人晚上回家才發現!提醒過一次,買了一條頸繩給她戴,又發生第二次頸繩連門匙一同插在門鎖上!萬一我家真被人進來偷東西怎麼辦?如果什麼都要教,那用完水要關水喉要不要教?用完廁所要沖要不要教?為什麼拿薪水則不用教?

一切都要從頭教起,那不如先回學校學習!這種人根本不適合出來打工!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些僱主說公司不是給人學習的地方!有些例如我家的習慣、公司的事要怎麼做的確要教,但總不能白痴那樣,或者什麼都期待別人教吧。)

為什麼下命令的會覺得自己沒責任,反而是執行那個要負?前提說得很清楚三田會執行所有做到的命令,換作是機械人則要它負責了?

下命令的,或者想做這些事的人,不知道後果嗎?做事就不經大腦嗎?

這齣劇的人物跟現實很多人一樣,最喜歡「賴」,抵賴的賴。

娶不喜歡的女人賴。

自己出軌而被子女討厭及報復賴。

明明自己想殺死老公和殺死全家賴。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尋找Michael Jackson(12)

 

我覺得這張照片是1993年Super Bowl中場休息表演的時照片。MJ是唯一能在該表演收取到演出費的人;此表演也成為藝人當紅的指標,因此藝人們不收分毫,也要爭取此演出機會。


境界

 

沒有人會否認MJ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吧?

我常常覺得他是另一個維度旳人。我並不指他是外星人,或者其他神神鬼鬼的。但他的聰明、領悟力和創造力非常人能及,因此他脫穎而出。

很喜歡這句話;他常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即使世界上有多少人跟他跳到一模一樣,但他始終是他。

想寫這個題目因為看過他拍《Smooth Criminal》的花絮和他剛結婚時的訪問,皆有他講創作和想要的效果。我今次不是想說什麼連接高我,而是他跟別人談論的時候,講什麼感覺之類的,我看到其他人一頭霧水,都呆住了!但他似乎感覺不到這些人並不理解,依然在講個沒停。

我當下想他就別再講啦,其實他們不懂。如果真的懂,他們就是他了。

看到這些我覺得,他跟其他人有著很大分別。

不少人說他不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和巨星,而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以後都不會再出現的奇才。因此我很慶幸跟他活過在同一個時代。

我也覺得,這也是其中一個他覺得孤獨的原因吧。

 

在《變臉》那篇也想說,但那篇太長了,也找不到機會,就放在這篇吧。

很多人說MJ「漂白」,是因為不認同自己的黑人身份,想做白人。我以前沒那樣覺得,只是覺得「這個人好白,完全看不出以前是黑人」。

我想他其中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原因,是他超越了種族的界限。看他全球歌迷過億,什麼國籍、人種和背景也有,要記得幾十年前沒有互聯網!消息和資訊不容易流通。

哪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這麼多不同的人觸目及團結一致?我覺得以後都不會有人有這種號召力。

他的成就不但提升了黑人音樂的地位,也超越了白人的音樂。

如果只用種族、國籍、膚色等來定義他,我覺得十分膚淺。

他不用成為什麼別的人。

我覺得即使他如人們所說想成為白人,又有什麼大不了?很多人都常強調自己是混血兒,甚至好些只是一、兩代之前是混血,到他/她這代已經「淡」了,開口閉口便中文外文夾雜,或者一句「我不會中文」。要說身份不認同,無論如何MJ也比不上吧。

我覺得每個人也會有自己想成為的人。

不過他從來沒背棄和看輕自己的黑人身份,多次說了以此為榮。

 

在《誰殺死了麥可傑克森》這本書的封面內頁,出版社寫隨著互聯網和各種影音平台持續發展,新世代也能接觸和認識他的音樂。他不但超越了種族的界限,還超越了時間。

他的音樂和舞蹈沒有也不會因時間流逝而被遺忘,也沒被覺得老土而被厭棄,反影響著幾個世代,也許還會永遠持續下去。

隨著我看得多他的資料,我越來越得他很巨大、很強,也越來越令我難以想象。沒想過他的影響會那麼遠。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People of the world(2)

 還另外再生了3個孩子!

幾年前王力宏跟李靚蕾的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有次王爸爸指責李靚蕾用肚裏的孩子迫王力宏結婚,李反駁說若不是有夫妻的愛,怎麼可能生下3個孩子?

回到這齣劇,那個爸爸完全不喜歡女方、不喜歡小孩,怎麼可能再生3個?第一個就當作是意外,那隨後的算什麼?引用李的話:當人是生孩子機器嗎?

以前盲婚啞嫁,結了婚才第一次見和認識對方,有人說這樣反而婚姻更長久。相處久了,會發現到對方一些優點和吸引之處。既然他踏上了婚姻之路,一是早點離、一是嘗試愛對方,他又不是盲婚啞嫁。

然後他唸高中的長女發現媽媽的死不是意外,是因爸爸有外遇要離婚,他還要女兒向弟妹們保守秘密,美其名不想他們受傷,實質是想繼續隱瞞自己的錯和不堪!

我發現原來很多成年人,根本只是不成熟的小子,甚至幼稚的小孩,生長的只有軀體。

做事不顧後果,也沒勇氣去承擔,有問題只想逃,不願面對。

看這個爸爸便知道了。

我覺得最可笑的是他們自己做不到、不願做,卻要子女超人那樣勇於面對。我很討厭,也不服這種人。

我很討厭別人答「不知道」,一時不知道,或者剛發現問題,想請教人可以。我以前也常這樣回答人,因為我真的不知道。但什麼都推說不知道,也不去找答案和學習,這不是懶和不長進是什麼?現在網上這麼多資源,幾乎什麼都查得到,手機上網又那麼快速和普及,得不到答案至少也會有個方向,請問還有什麼藉口一臉天真無辜地答不知道?

沒人會無端給人什麼東西。以為張開口便有?凡事不用付出、沒代價?

接下來便談那個自殺的媽媽。我覺得這個人也很有問題,不說那些連對方是不是只想玩玩也不知道便上床的籠統問題了,對方叫她墮胎不結婚便以死相迫,到現在真要離婚了,也真的一死了之,這不是情緒勒索嗎?一不順心,或者別人沒完成她的期望便要死了?(那我覺得這種人早點死比較好,世界上不順心的事比比皆是,也沒有誰一定要做到她期望的事,還是走了不要面對好。一定有人覺得我說得很難聽和太冷酷,但這個世界不適合膽小鬼和公主病,還是早點去找屬於他們的童話世界吧。)

她真的可以丟下4個子女去跳河就因為要離婚。

我明日婚姻失敗和被人背叛很痛苦,但不能因為子女們而堅強起來嗎?難道老公才值得她去愛和為其生存嗎?子女便不值得了?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People of the world(1)

 這篇借用一下MJ當年為日本神戶大地震所作的慈善歌曲之名字來作標題。雖然跟他歌曲的內容和目的沒關係,但我覺得很貼切。

我最近看了《家政婦三田》。我喜歡看比較舊的影視作品,反而對最新的沒有興趣,可能等它們放到舊才想看吧。

這麼舊的日劇現在才談論也不怕劇透了吧,可能不少人已經看過。我主要不是想談劇情,而是人物和感想,但不免會講到劇情,不過沒所謂啦

我只是無意中開來看,本來以為是不好看或不是我那杯茶的劇集,結果我一晚便看了4集。

我對劇中的人物很大感想,以致要寫出來。

首先是那個爸爸。其實我覺得這種人太常見。

當年成龍說他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我聽不懂,甚至覺得非常對男人有婚外情十分普遍。這種男人簡直就是「總有一個在附近」。不出軌的老公近乎絕種,有的話請好好珍惜。

但身為女人我不會認同,多人做不代表就是對;反過來女人出軌也不對。不要用什麼壓力大、逢場作興作藉口;我發現男人有婚外情很多時候都因為豬朋狗友,明明本來全無這種意願和打算,卻被損友帶壞了。但這不是我想談的內容。

劇中那個爸爸說自己根本不想跟自殺的太太結婚,無奈有了孩子,叫女的墮胎便被以死相迫,最終只好結婚。

劇中沒交代他們交往的情形,不知在什麼情況下珠胎暗結。但我覺得他為什麼要碰她?雖然不一定上了床便必須結婚,但他的心就是想玩玩而已嗎?沒想到女方是認真?如果是這樣,他連玩的對象也搞錯了。還是只用下體思考?

就算他被迫,也不是「必須」結婚呀。現在他出軌想離婚,她也自殺死了,結局不是一樣嗎?那他當初做什麼好人?

他可以死也不答應、在婚禮no show、失蹤也行,為什麼非結婚不可?只要他不願意,誰又奈得了他的何?

我覺得他只是想留自己一個好名聲,不想被人叫負心漢和壞人,但他現在出軌便不怕壞名聲了嗎?

一開始,只怪他自己沒勇氣拒絕不想要的事情。

好啦,到底也結婚了。但相處了這麼久,這個女人真沒一個優點值得他欣賞嗎?他完全不喜歡她嗎?那當初他們為什麼交往?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尋找Michael Jackson(11)

 

這張專輯把MJ的事業推上高峰。他創作這張史上最暢銷的專輯時還很年青。


他的錢

 

老實說,從小到大我都只知道MJ「很多錢」。即使我成了他的粉絲,有一定年紀和理解力,我對他的財富仍全無概念。

我想我開始對這方面有點理解是現在吧。畢竟人生也有點經驗了。

我指的理解不是他財富的確實數字,也不是他的身價值多少。又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加上我覺得這些會隨時間改變。

我最想問的是當時Neverland的電費每月交多少。

光看他的遊樂設施和燈光,我想那張電費單已叫我說不出話來。

還有裏面的員工、日用品,有網民還列了什麼動物飼料費,諸如此類的。

還有可能他的車加上保養、招待客人和病童的花費,以及他買的東西。

我真的瞪大眼,長長地嘩了一聲。

如果只靠他一人賺回來,不應該叫他流行曲之王,而是吸金之王。

我記得島山明先過身時,記者們翻出他1982年交稅2000萬港元,可以在當時的香港買100個單位;他一人已經養活4家公司,分別是出版社、電影公司、賣周邊的玩具公司,最後一家我忘了。因此他想停止連載《龍珠》,卻被苦苦哀求繼續。

我想MJ一定不只這個程度。可能沒了MJ很多人沒飯吃。

他簡直富有得恐怖。我什麼時候才能這麼有錢?

難怪在1993年的官司中,他的顧問力勸他和解。有人在訪問中說那筆和解的金額對他來說只像買了個雪櫃,跟以後能賺回來的不值一提。

也難怪他身邊的人只是想他工作再工作,繼續工作。

 

傳言他2005年官司後嚴重財困。我記得傳媒也會說起這方面,營造出沒錢,卻還不自知,仍然花錢如流水的虛假光鮮,實質潦倒的形象。

所以我以前覺得他是個變態佬,真的不是因為孌童什麼。他那麼愛跟小朋友一起,我頂多覺得他很自戀,跟東亞X氏皇朝的領導人一樣,自以為很受人們愛戴。

有網民嘗試分析了一下:官司已經花了他一筆龐大的律師費,而那幾年他又沒有新作品面世,當時他身心受創,只想隱世,根本沒心打理自己的事業;但有人反對說以前的版稅不是一直在收嗎?有人則指他以前捐太多了。

再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實情我怎麼可能知道?

我覺得,即使財困又有什麼奇怪?人總有高高低低,有錢多自然也有錢少的時候。他現在走了,吸金能力不是也有增無減嗎?

 

我剛剛看完一條關於已故香港女演員藍潔瑛的影片。她晚年不充裕,加上以前的負面消息,傳媒也把她塑造成很潦倒、精神狀態不穩定的樣子。唉這不就跟MJ一樣嗎?人們想看失控,傳媒想拍的出醜照。原來天下烏鴉一樣黑。

 

但我這篇不是想說負面東西。我只是驚訝MJ的富有程度。鳥山明先生的稅金也夠買100個單位了。我媽也說以前的房子很便宜,也不像現代人瘋搶(但以前的工資也不高)。

我只是想,如果他們倆以前買下一百幾十個單位,鳥山先生的手就算瘸了也沒關係,MJ也不用講什麼財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