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赤銅—從武士裝飾到珠寶展覽

 我今次看的展覽很是珍貴,也相當特別,因為本來是私人收藏,現在在限定期間向公眾展出,機會難得。


看過動漫《浪客劍心》的朋友(我最近也在看!),應該都會對明治維新推行的廢刀令有認識。廢刀令推行後,武士刀的需求銳減,結果令刀匠不得不轉型。他們其中一個出路,便是把以前製作刀劍裝飾的工藝,運用到珠寶製作上,沒想到出乎意料地漂亮!也很難想象從這麼剛陽、甚至有功能性的物品,能變成這麼柔和、逗趣,用途完全不同的產物。


很多時候我們看一把刀劍,都是看砍人部份,頂多看看鞘,很少會留意握柄、柄和刀身之間那塊東西(叫做鐔)和其他部位,但原來這些不起眼的東西也很講究。可能我們只覺得:「不過一把刀/劍而已嘛。」其實當中大有學問。


我今次不是想說關於刀劍,因為我一點都不懂,但看完這展覽,看到刀匠把製作武器的技術運用在珠寶上,成為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藝術品,不得不佩服,雖然說是為生活非轉型不可。


這次展覽介紹的物料是赤銅,是由銅加金而成的合金,因此燒製出來後是黑色。為什麼是黑色,因為煮製過。展覽中也介紹了煮製和造型的方法。


赤銅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容易塑造,所以才能出現展品看到那些精細的圖案。


我沒有認真了解過刀劍這些武器,不知道有什麼裝飾和其樣式,但我想這麼剛陽的物品,理應會硬朗些、顯示持有者的身份地位,或者有專屬的圖案和記號吧。但展覽裏的珠寶飾物不但很生活化,例如顯示當時的習俗、風景,還有很有趣的例如老鼠結婚、飾演武士的演員,還未刮鬍子!頓時覺得工匠們很有創意,頭腦轉得很快!


物品,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這些首飾裏的圖案也是一幅幅畫、甚至是一張張照片,讓我們這些後世的人從中窺見他們。


我們通常看工藝品,都是看上面的雕刻和圖畫圖案,欣賞那些精細的刻功畫功,但這次展品最最特別的不是上面的圖案,反而是背景!其中有些飾物的背景是一粒粒一顆顆的,叫做「魚子地」(有時香港人會把背景稱為「地」,尤其在平面設計中),因為正正是魚子那樣一粒粒的。我看影片介紹說上面的人物動物花卉等不是最難雕和花心思,反而是這種逐粒逐粒平均地鑿上去的花紋才是最吃力的!可說是全個飾物中最珍貴的地方!可惜我的相機和拍攝技術拍不到…但場刊裏有照片,大家參觀時拿一本便可以留為紀念了。


場內還有一個DIY區域。進場前職員除了會派場刊,還有兩張明信片,原來是用來蓋以赤銅做的板畫,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把明信片插進固定的位置,再順序印上,便能蓋上精美的圖案!像大家到景點蓋的紀念章一樣。連我都能成功,大家也一定能印出美麗的明信片!


 


我一直都相當喜歡珠寶首飾,曾經想過投身這行業,但這次展覽其實位於一個珠寶學院內,展廳另一邊是課室,有各式各樣的工具儀器,一看之下以為是實驗室!然後再看赤銅的煮製和雕造過程,嚇我一跳原來要自己鋸金屬!我常以為我做設計師,畫好圖樣給工匠做便行,原來絕對不是這樣!起碼第一件要自己製作,工匠才有樣板可循。(原來做室內設計也一樣!要自己鋸木、塗油漆、拿工具捶釘子!我怎麼做得來?鋸木不成反倒鋸斷自己的手指!以為玩《模擬市民》那樣快快樂樂地左按右按便行,我實在太天真了。)


 


刀劍,再怎麼裝飾都是殺人工具,正如劍心還是誰說過:「劍術講到底都是用來殺人。」再怎麼美化都不會改變原意,但在這些展品中沒看到一絲戾氣,讓我覺得這些工匠好像有兩面、兩個腦,甚至是兩個人—一邊是柔和漂亮的女性,而另一邊是霸氣冷酷的男人。


能屈能伸,順應時代變轉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吧。


 


我很推介這個展覽,但從我刊登出這篇文章到展覽結束只剩幾天…到4月13日。大家可以的話便快點去看!我深深覺得這次展覽非常特別和難得!


如果大家真的來不及,便先看看我拍的照片吧。




有興趣參觀的朋友,可以到以下網址瀏覽詳情:


https://www.lecolevancleefarpels.com/hk/zh-hant/exhibition/shakudo-from-samurai-ornaments-to-jewelry


我在這裏先給大家看看一些我覺得比較特別展品照片,其餘的會再刊登,但我真的很推薦大家去看看展覽哦。


這是由類似武士刀柄蓋元素組成的項鍊。

以前有些武士刀附有一把輕巧的小刀,然後轉世成了髮簪。這個展品放大點看便會看到珍貴的「魚子地」!

我覺得這條是全個展覽最厲害的展品!想象得到製造的工匠以前是做武器嗎?真是難以置信!

我很喜歡這個,顏色很繽紛!這條手鍊加了貝殼,非常漂亮!

這些也是手鍊,但沒鑲貝類。每一塊的圖案也不同。

這個前世是箭背!

這個是袖扣!怎麼可能看得出武器的影子?


更多照片,請到自由6台!

https://freechannel06-album.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