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雖然外表可愛,但是很胖...偶一為之就好了。 |
我會忽然想起某些食物,前兩天我想起的是菠蘿油。
菠蘿包是香港非常常見的麵包,沒有菠蘿包的不可以叫做餅店或麵包店吧,除非是賣中式包類的。(但菠蘿包並沒有菠蘿,只是外形相似而已。)
菠蘿油則是菠蘿包的進化或變奏版。
其實我並不喜歡吃菠蘿包,因為沒有餡料。我完全不喜歡吃沒有餡料的麵包,覺得很寡、很淡、很難入口,而菠蘿包只得上面金黃色那塊皮(就是因為這塊由糖和油搓成的皮,烤焗後出現龜裂,所以讓麵包看起來像菠蘿)有味道,所以我只會吃它的進化版—我媽以前常會買菠蘿紅豆包給我吃,就是菠蘿包結合了紅豆包,一咬開裏面便是又香又甜的紅豆餡!
而菠蘿油中間不是紅豆,而是夾了一塊厚厚的牛油,注意是厚厚的,有幾毫米,而不是吝嗇地只塗一層。
因此一咬下去,口感層次非常豐富!有糖皮的焦脆、麵包的鬆軟、牛油先是有點硬,後來慢慢溶化…再夾雜糖的甜、麵包的香、牛油有點鹹和濃郁的奶香!簡直令人停不了口和回味無窮!
有時真的很佩服以前香港人的智慧,居然把這麼簡單和便宜的食物昇華到天堂的境界!其實香港有很多麵包和甜點都是用剩餘的材料,或者無意中發明出來。
但可想而知菠蘿油是多邪惡的美食,真的別被它可愛的外表騙了。很多人以為才一個普通的麵包,吃下去不特別飽,能有多胖?但實際上一個菠蘿包的熱量有300-400多卡,等於一份餐點了!加上牛油的話,不用我說,大家也能想象到卡路里有多高吧,而且沒有人只吃菠蘿油,不配飲品。
所以即使很喜歡吃,我也沒有一看到便忍不住買來吃。我上次吃可能已經是10年前,少則也8年,現在再吃也不過份吧。
再者我覺得菠蘿油不是說吃便吃,很隨意的麵包,要很講時機。
首先菠蘿油幾乎是一買下來便要吃,不能留,因為中間的牛油會溶!也因為牛油量太多,一溶便很狼狽,也失去了意義,吃不到牛油固體時開始有點硬、咬下慢慢溶化的香軟口感,味道也不集中了。
如果當下沒有時間,就別買來吃。
也因為口感的原因,很多「美食家」推崇「冰火菠蘿油」,就是熱騰騰的菠蘿包,配上冰凍的牛油塊,口感對比昇華到極致!我並沒有這方面的追求,但溶掉的菠蘿油實在很沒意義,我不會吃。
第二,就是第一點的延伸,既然是要感受強烈的對比和味道,吃菠蘿油哪能匆匆忙忙的?要兩三口解決一頓飯,根本不會選菠蘿油,吃其他隨便什麼都好啦,反正也吃不出味道。菠蘿油是要慢慢品嚐的,所以香港人「歎下午茶」會選「歎菠蘿油」,就是放鬆心情,好好享受這個忙裏偷閒的時刻。
第三,當然是因為菠蘿油超胖…常常吃,後果應該跟常吃老麥差不多。
我不知道菠蘿油應該算是小吃、點心還是什麼,我覺得應該算是茶點吧,實在很少聽到吃菠蘿油不配飲品,可能一來因為太膩,又甜又油的,二來有食物怎麼可以沒有飲品,這樣不完滿。
我本來看到有茶餐廳寫著下午茶餐是菠蘿油配紅豆冰,簡直夢幻組合!!結果走到餐廳門口,發現人龍排了一條街!
那只好到麵包店買了。但我前兩天這樣吃沒法配紅豆冰,唯有用很香濃的牛頭巧克力奶代替(懂得喝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
可是很奇怪的是,當天只是下午4時許,不算很晚的時間,很多麵包店都有數大盤菠蘿包,卻沒有一家有菠蘿油!不知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因為菠蘿油不耐放,也過了人們買麵包的高峰時段?後來我問其中一家店,他們的職員才現做給我。
我不知道人們來香港想找什麼地道美食,但我很推介菠蘿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