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兩岸四地都有好些節日假期,令我回想起唸小學時寫手冊的一些趣事。
我不知道現在各地學校等怎樣記下當天的功課。有些有「家課表」、「家課冊」這些本子,「手冊」則是一本載有學生個人資料和校規等用來證實學生身份的小本子,但我小學那本手冊兼具了家課冊功能,所以有A5那麼大。其實對我來說「手冊」等於「家課冊」,因為這本東西九成內容都是用來記錄家課,只得幾頁寫個人資料、校規和我看了6年都看不懂的校曆。記得小時候有次看日本的電視劇,有位老師把手冊遞回給學生,那本手冊只得記事本那般大,我當下很吃驚:「怎麼居然有手冊這麼細小?!」我那本手冊從來都不可以塞到口袋裏去。
言歸正傳,我小學的手冊就是用來記下當天的功課。攤開的話,兩頁就正好是一週六格—當時實行長短週,隔個星期六要上課。星期一至六已經排好,日期自己填。
問題這便出現了。小時候的我腦袋少條筋,如果一週中出現假期,我便不會記得空出假期那天的格子,結果往後的家課便會推前了一天,然後一切便會亂了套。即使最頂寫了日期,但我還是沒有看、看不到,一下便寫到錯的日子去。(但我絕對不會記錯放假的日子,在不用上課的日子回校,因為我有兄弟姐妹嘛,不用上課便一起留在家中。)
後來我不知道是學了同學,還是自己想到,就是在假期的格子,用大大的字寫下是什麼假期。格子給佔據了,自然不會再寫錯。
以前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女王壽辰會放假!(暴露年齡了!!)
可是對小時候的我而言,尤其一到三年級,「壽辰」的「壽」字相當難寫…
別說小時候的我手寫,到了今時今日,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即使用打也覺得不容易,我剛剛也打了兩次才正確。
因此我寫了「英女王生日」…
其實…生日就生日啦!壽什麼辰!很難寫知不知道!小時候的我心裏是這麼叫喊的。
這件事是真的哦。我還留著這本手冊!很難得留下來的一本。以前急不及待要丟掉的東西,到現在很懷念,看到當時自己的蠢模樣、忽大忽小、東歪西倒的字,覺得很有趣。
我不知道現在的學生還要不要寫家課冊,看過有學校會把當天的家課記錄放到學校的網絡裏,家長也能查閱。
我記得以前寫家課記錄也相當痛苦。
也是因為字太難寫了。
我沒讀寫障礙,但年紀太小,很多字還沒有學,例如補充作業的「補」和「業」字,加上空格欄位很細小,筆畫要壓縮變形才寫得到,所以寫得難看也不全是我的問題。幸好一年級時有老師教我們把當天要做的功課夾在一起,甚至會在要做的地方加記號,例如要寫詞語,便圈起詞語,便不會搞錯了,但我欠功課的情況還是很嚴重…
現在嘛,已經沒有什麼「壽辰假」了,除了我自己生日啦,但我不會說自己「壽辰」,搞得自己很老的感覺…雖然「壽辰」比較正式和莊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