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尋找Michael Jackson(49.1)

 

時光隧道內就是很多不同形狀大小的切面,貼著MJ各式各樣的照片。


書(1)


之前也有一篇介紹了關於MJ的書,但那些是我買的,現在說一些不是買的。

書這表現及藝術形式,應該是MJ最少使用,就官方而言只得兩本,更傳言其中一本是代筆。

而不是他寫的卻有一堆,像訪問一樣,就是別人在談論他,而他從來都不在。

我居然在香港的英文線上圖書館找到好幾本提及他的書!真是出乎意料!輸入他的名字便找到。

我不會提及和介紹有什麼書,一來書目經常改變,二來我只看了一本,其他的不知道內容,掛羊頭賣狗肉也說不定。如果要看過這堆書才能寫這篇文章,應該要一年但我會看,卻不會分享,除非很好看、很有價值、或者觸動我。我寫這篇只是想說原來有很多關於他的書。

但我也分享唯一看過那本吧,就是MJ的生平事跡,很簡單很短,適合中學生看。青少年想以書迅速認識MJ是很不錯的一本。內容算是全面而中肯。

但我有點納悶把一個名人的生平簡單總結一下便可以成書但總比寫他的負面消息和謊言好。

(在這裏我很想說一下能掃電子產品螢光幕的掃譯筆。我不知道市面上的掃譯筆是否全都能掃電子產品螢光幕,因為書的反光跟螢光幕不同,而我很需要能掃螢光幕的。

很多人應該不明白為什麼要特意掃螢光幕,甚至會覺得多餘。

可是我一直都很支持電子書。我常覺得付錢買書不是問題,存放和攜帶才是問題。因此可以的話我都會選電子書。

而用電子產品看英文書是個很大的難題,一定會遇到不明白的生字。有人說電子產品內置查生字功能,或者有app,但有些內置使用不方便,有些圖書app也用不到,總之很麻煩。

我在這裏不是要介紹產品,而是很開心現在能心所慾地看英文書了!我真的有很多英文書想看!)

 

有一本書我很想分享一下:《Michael Jackson The King of Pop’s darkest hour》。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尋找Michael Jackson(48)

 

時光隧道感覺很科幻。MJ的每個時期都用這種藍光燈槽分隔和顯示,牆上則是MJ該時期的照片。



感想雜記

 

有些感覺很想寫,卻寫不成一篇,字數太少,就放在同一篇吧。

 

最近我在看一本MJ的書和《This is it》附錄訪問。書會遲些才介紹,而《This is it》附錄訪問收錄在DVD套裝裏,有和音、伴舞、服裝和舞台設等工作人員的訪問。

This is it》的正片我暫時不想看,太難過了,都只看附錄。

以往他的演唱會都沒有這些訪問和花絮。有說是MJ不太想讓人看到,因為覺得像魔術那樣,看到幕後的操作就不好看了。

看到所有人員都那麼用心,希望演唱會辦得有聲有色,我想尤其是MJ

 

Badtour本來計劃在香港舉行,後來日期更改了卻跟馬季撞了期,只好取消;原來《Dangeroustour也打算過來香港舉行,結果又跟馬季撞期,再一次取消了。我作為香港人當然覺得非常可惜,雖然他來過旅遊,但舉行演唱會始終是不同的;能成為他演唱會的其中一站也是種光榮,也是香港一大盛事。

其實得知這種事我不只很可惜,是大歎了口氣兩次計劃皆不能成行!香港居然如此無福

現在我看了這麼多資料,忽然很希望眼前關於他的全部都是虛構,只是一個故事,或者某平行時空的壞版本。實情是他的《Dangeroustour地舉行,一如計劃地來了香港,成為了一時佳話和我們的集體回憶。即使他選擇了退休隱居,但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開心地生活。世人對他的印象和評價都相當正面。他是最偉大的藝人、永遠的流行曲之王、和為人稱頌的慈善家。

眼前這個版本實在太差,對他太殘忍了。

或者《This is it》至少開得成一場。

 

沒想到現在也有機會看到他以前的演出。我指的不是他小時候的影片,而是他還不到20歲時的演出。當時他跟所有兄弟姐妹一起在電視台的節目中表演。

他在自傳中提過並不喜歡,因為久而久之觀眾便會忘記他們是歌手,而是電視節目的搞笑人物,太常露臉觀眾看得多也會膩。他是為了家人而做。

但現在我反而慶幸他做了這些演出,否則便不能看到他其他表演。他演小品是另一個模樣!非常可愛!他沒興趣也不會再演這些了,所以相當難得。

不得不提他跳舞好看極了!節目裏大部份是舞蹈,小品劇只得很少。

他跳得好人盡皆知,我好像在說廢話,但他在節目裏跳的跟見慣的不同,多是踢躂舞,也有很多團體舞,像歌舞劇,對我來說很耳目一新。一大群人一同跳舞,他真的是跳得最好看那個,尤其是轉圈,很乾脆利落。

從以前我便研究了很久他是我見過唯一一個拿著有線麥克風轉圈而沒絆倒的人!我瞪大眼研究了很久,都不明白怎麼做得到連電線也不會纏在一起!

我不懂跳舞,節奏會亂,手腳也不調。聽過懂得跳的人說MJ的節拍拿揑得很精準,動作強而有力,編舞和台風更是一絕,一看便知道是他,只模仿卻不能複製和超越。

我看不出這麼多,只單純感覺到他跳出來有分別,同一個動作他就是做得比別人好看。

那個電視節目讓我看到他跳不同的舞,更感受到他的「舞功」。他不是只會跳某類舞、不是跳某類舞才好看。

我不知道那個節目對他的舞技和風格有沒有影響。我覺得如果有的話,他參與演出也沒有他說得那麼負面。他是很難得少數跳各種舞蹈都好看的人。看過他跳便不想看其他人了。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尋找Michael Jackson(47)

 

時空隧道的入口,自然是他小時候跟家人的照片。不知為何,即使他們一眾人,從以前開始我便只會看MJ一人。


病態社會(3)


現在當我想起她跟MJ的訪問,很是噁心。第一,作為資深傳媒人查清楚事情才說是最最基本的功課了吧,連我這nobody都不敢怠慢和鬆懈了;第二,當年她訪問MJ的時候,一點都觀察不到MJ是個怎樣的人嗎?一點都觀察不到夢幻莊園的氛圍和情況嗎?我告訴大家,我本來以為這訪問跟普通的差不多,約定時間便進行吧。但我看過一條影片,就是她和拍攝團隊在不同日子先來做設置和綵排。

這個訪問其實沒什麼特別,就是問答,最難的部份就是MJ表演跳舞,但要綵排的應該是MJ。我很吃驚這個普通得很、特效全無的訪問要做這麼多設置,電線拉到滿地都是。

在這麼長時間裏,真沒看或感受到一點這個家是怎樣的嗎?一個地方有沒有古怪會感受得到;來了這麼多次和留了這麼久,多少都會觀察到什麼吧。

但我覺得起碼查查資料才說話。

 

我覺得不只地球病了,社會也病了。

我一直都不敢說很大的大話,只會例如偷吃了我媽的食物不認而已(可能她早已發現但沒拆穿我)。我始終覺得一定會有人知道。人畢竟是人,不能創造出滴水不漏的計劃,因為人自己本身便不完美,創造的東西怎麼會天衣無縫?就算是犯罪高手,也會有比其更高明的金田一。

我很怕像這兩個人,所講所做的逐點被人擊破。不但我自己覺得難看,別人也會從此不再相信我。猶太經典《塔木德》說道,一個人的誠信一旦破壞了,無論做什麼、付出多少努力也無濟於事,除此之外什麼都可以補救。我把這番話記在心中。

但現在的人似乎不是這樣想。

我很好奇此二人真的不知道好些法庭文件能證明他們說謊嗎?加上現在的網民很神通廣大,查得出連當事人都不知道的事!而他們有些事,一去查便立即知道是假的。

被人查到是假的,他們便修改說過的話,或者搬龍門。

這種紀錄片還能得獎,實在匪夷所思!

有人評論奧普拉跟他們的訪問只是由受害者訪問受害者,讓人覺得很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但無視了最重要的一環:真相。

近年#metoo運動興起,我很支持。我也不想看到有人濫用職權、地位、身份、或者任何理由性侵別人。我覺得這種犯人很可恥。受害者也不用覺得害怕、自責和羞恥。錯的是犯人。

但現在好像只要說自己是受害者,便無條件得到同情,甚至是一塊「免死金牌」,而不站在受害者那邊的人便成了犯人的共犯不但要被指責,還要無端被情緒勒索。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赤銅—從武士裝飾到珠寶展覽

 我今次看的展覽很是珍貴,也相當特別,因為本來是私人收藏,現在在限定期間向公眾展出,機會難得。


看過動漫《浪客劍心》的朋友(我最近也在看!),應該都會對明治維新推行的廢刀令有認識。廢刀令推行後,武士刀的需求銳減,結果令刀匠不得不轉型。他們其中一個出路,便是把以前製作刀劍裝飾的工藝,運用到珠寶製作上,沒想到出乎意料地漂亮!也很難想象從這麼剛陽、甚至有功能性的物品,能變成這麼柔和、逗趣,用途完全不同的產物。


很多時候我們看一把刀劍,都是看砍人部份,頂多看看鞘,很少會留意握柄、柄和刀身之間那塊東西(叫做鐔)和其他部位,但原來這些不起眼的東西也很講究。可能我們只覺得:「不過一把刀/劍而已嘛。」其實當中大有學問。


我今次不是想說關於刀劍,因為我一點都不懂,但看完這展覽,看到刀匠把製作武器的技術運用在珠寶上,成為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藝術品,不得不佩服,雖然說是為生活非轉型不可。


這次展覽介紹的物料是赤銅,是由銅加金而成的合金,因此燒製出來後是黑色。為什麼是黑色,因為煮製過。展覽中也介紹了煮製和造型的方法。


赤銅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容易塑造,所以才能出現展品看到那些精細的圖案。


我沒有認真了解過刀劍這些武器,不知道有什麼裝飾和其樣式,但我想這麼剛陽的物品,理應會硬朗些、顯示持有者的身份地位,或者有專屬的圖案和記號吧。但展覽裏的珠寶飾物不但很生活化,例如顯示當時的習俗、風景,還有很有趣的例如老鼠結婚、飾演武士的演員,還未刮鬍子!頓時覺得工匠們很有創意,頭腦轉得很快!


物品,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這些首飾裏的圖案也是一幅幅畫、甚至是一張張照片,讓我們這些後世的人從中窺見他們。


我們通常看工藝品,都是看上面的雕刻和圖畫圖案,欣賞那些精細的刻功畫功,但這次展品最最特別的不是上面的圖案,反而是背景!其中有些飾物的背景是一粒粒一顆顆的,叫做「魚子地」(有時香港人會把背景稱為「地」,尤其在平面設計中),因為正正是魚子那樣一粒粒的。我看影片介紹說上面的人物動物花卉等不是最難雕和花心思,反而是這種逐粒逐粒平均地鑿上去的花紋才是最吃力的!可說是全個飾物中最珍貴的地方!可惜我的相機和拍攝技術拍不到…但場刊裏有照片,大家參觀時拿一本便可以留為紀念了。


場內還有一個DIY區域。進場前職員除了會派場刊,還有兩張明信片,原來是用來蓋以赤銅做的板畫,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把明信片插進固定的位置,再順序印上,便能蓋上精美的圖案!像大家到景點蓋的紀念章一樣。連我都能成功,大家也一定能印出美麗的明信片!


 


我一直都相當喜歡珠寶首飾,曾經想過投身這行業,但這次展覽其實位於一個珠寶學院內,展廳另一邊是課室,有各式各樣的工具儀器,一看之下以為是實驗室!然後再看赤銅的煮製和雕造過程,嚇我一跳原來要自己鋸金屬!我常以為我做設計師,畫好圖樣給工匠做便行,原來絕對不是這樣!起碼第一件要自己製作,工匠才有樣板可循。(原來做室內設計也一樣!要自己鋸木、塗油漆、拿工具捶釘子!我怎麼做得來?鋸木不成反倒鋸斷自己的手指!以為玩《模擬市民》那樣快快樂樂地左按右按便行,我實在太天真了。)


 


刀劍,再怎麼裝飾都是殺人工具,正如劍心還是誰說過:「劍術講到底都是用來殺人。」再怎麼美化都不會改變原意,但在這些展品中沒看到一絲戾氣,讓我覺得這些工匠好像有兩面、兩個腦,甚至是兩個人—一邊是柔和漂亮的女性,而另一邊是霸氣冷酷的男人。


能屈能伸,順應時代變轉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吧。


 


我很推介這個展覽,但從我刊登出這篇文章到展覽結束只剩幾天…到4月13日。大家可以的話便快點去看!我深深覺得這次展覽非常特別和難得!


如果大家真的來不及,便先看看我拍的照片吧。




有興趣參觀的朋友,可以到以下網址瀏覽詳情:


https://www.lecolevancleefarpels.com/hk/zh-hant/exhibition/shakudo-from-samurai-ornaments-to-jewelry


我在這裏先給大家看看一些我覺得比較特別展品照片,其餘的會再刊登,但我真的很推薦大家去看看展覽哦。


這是由類似武士刀柄蓋元素組成的項鍊。

以前有些武士刀附有一把輕巧的小刀,然後轉世成了髮簪。這個展品放大點看便會看到珍貴的「魚子地」!

我覺得這條是全個展覽最厲害的展品!想象得到製造的工匠以前是做武器嗎?真是難以置信!

我很喜歡這個,顏色很繽紛!這條手鍊加了貝殼,非常漂亮!

這些也是手鍊,但沒鑲貝類。每一塊的圖案也不同。

這個前世是箭背!

這個是袖扣!怎麼可能看得出武器的影子?


更多照片,請到自由6台!

https://freechannel06-album.blogspot.com/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二手平台之誤

 記得好幾年前下班前跟同事說了一句:「我待會要去跟二手賣家交收。」那同事瞪了眼,挺意外地叫了一聲:「原來妳也會用二手物品!」

我當下想:「為什麼我不會用二手物品?」過後想可能我的樣子不知為何長得有點高傲,所以別人會這樣覺得。

先不說我是家裏最小的孩子,所以從小到大都無可避免會使用到長輩用過的物品。有時他們看完的書、穿過的衣服等等不要送我,我還挺開心;後來我會到二手平台買東西,有時還真會撿到寶。

我覺得二手平台的理念其實很好。香港人的物質很豐富,很多時候想丟棄物品,並不是因為物品壞了或者很舊,純粹因為有新款的,或者只是用舊了一點,或者買回來很久沒用,不想佔地方等等,很多東西依然很新能用,丟棄很可惜。

而買的人不需要追求新款,能用便好。有時只是想用個短時間,或者不知道這件物品功能如何,適不適合自己,便買個舊的來試。

對所有人來說,二手的益處很多,一來減少地球的垃圾,令物盡其用;二來可以省回買家一大筆錢;三來也為賣家帶來一點額外收入,也不用煩惱不要的東西如何棄置。

但我覺得二手平台現在變了質。

不完全是平台改變,而是賣家。我沒有賣過東西,可能有人也覺得買家變了。

現在的賣家很奇怪,很久都不會上線和回覆。當然有人說沒有人有義務去回覆誰。但我會過份點說:如果這麼懶和不負責任,就別出來賣。在買家眼中,其實這些人就等於一家商店,哪有商店老是不開門?這樣的店想有人買也難。

這麼不願意回應,到底想不想賣?不想賣,又登出來幹嗎?

很多賣家都只會拍一張商品照,有時還拍不到整件商品,也不寫描述,很多就算有寫,也只是抄官網的敍述和資料。我覺得真是超懶!到底這件商品現況如何?有什麼功能和賣點?有時寫得太少,我甚至會懷疑商品是不是有問題而沒有說。

我覺得換作這些人看到這樣子的商品和內容會不會買?不會的話,為什麼自己要這樣?

作為一個賣家,真的什麼責任也沒有?就因為這是個私人交易,而不受約束?

如果買賣是這麼自求多福的話,那麼商店為什麼要受約束,為什麼要有商品和交易的條例?

見過有些賣家寫明商品是壞的。那幹嗎拿出來賣?還賣得挺貴!雖然有人說當成零件用,但我還是覺得賣一件壞的物品出去,很不道德,除非買賣雙方都真的看作零件用。

我也看過有評論說價錢和交收都談好,結果卻因為有其他買家出現,賣家便坐地起價。雖然這好像不犯法,但非常不道德。這樣的人別說身為賣家,連身為一個人也不受歡迎。

而我認為最差的便是二手平台容許那些賣軟件和帳戶的人在騙消費者。

我之前老是說詐騙。老實說,我在這個世界生存了這麼多年,真的沒有被騙過嗎?沒有人會相信吧。正所謂「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幾個混蛋」。

電騙這些託福我沒有上過當而受損失,但這些賣軟件帳戶的我被騙過幾次。

有人一定會笑我被騙一次還沒學乖,居然被騙過幾次,但有時總會覺得一家店是這樣,也不代表另一家是。

但我現在鄭重地告訴大家和自己:這些全部都是騙人的!雖然起初能用,但還是令人很擔心哪天會失效,還是乖乖付錢用正版吧。這是用錢便能解決的問題。

軟件、串流帳戶等其實一點都不便宜!以前還可以痛一次付筆大款買斷,現在九成九都是月付或年付,做創作無論如何最少用幾款,光是每個月付這些費用已經不便宜。能盡量減低開銷誰都會做。

我已經找那些聲稱有商業登記、很多正評、看起來較像樣和有信譽的賣家/「店」,但結果還是很不開心和覺得很危險。軟件開起來不覺得很正版。

一定會有人罵我很笨也很吝嗇。這我不會否認,現在得教訓了但我還是希望人們不要只顧著笑和罵。我剛剛說過,減低開銷誰都會做。這世代再正直的人也用過盜版。能用便宜的為什麼要用貴的?就算是貪也無可厚非。加上軟件其實很貴,每個月都付負擔很大。

雖然會買的人笨,但賣的人沒責任嗎?即使有供有求。但這也是個迴圈--有人賣,也自然有人會買。

就當買賣的人都不好,但二手平台為什麼容許這些商戶在他們那裏做生意?作為一個平台、一個中間人,什麼都不管了?如果有人在他們那裏買毒品,他們又容許了,又說跟他們無關了?

我不是想推卸,買家當然要萬分小心,但賣的人跟平台真完全沒責任?我覺得相當奇怪!

所以我以後盡量都不會再使用二手平台,寧願貴些買新貨和真正的正版,有些錢不能省。

 

當然也有人會說,買家也好不到哪裏去,也是已讀不回,遲遲不下決定,講一大輪問完一大輪結果依然不買,又壓價壓到離譜,約好交收時間地點又不出現不回應

我只能說這個世界現在到底是壞人,遇到好的買家和賣家要好好珍惜。

不想煩的話,努力賺錢買新貨和正版吧。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尋找Michael Jackson(47.2)

 

場館第二個部份是一條時光隧道,以科幻的感覺展示不同時期的MJ。


病態社會(2)


有一件事令我一聽便知道此二人根本就在說謊,毋庸置疑就是韋得在片中花了很多唇舌講述MJ如何在夢幻莊園火車站的二樓侵犯他。

然而有文件明確指出當時火車站根本未建成。

他說MJ19881992年侵犯他,但火車站的設計圖在1993年才獲批,到1994年中才建好。

連事發地點也沒建好,怎麼還存在侵犯事件?

有人指他不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地提起,而是很詳細,那怎麼可能會記錯?

因此即使我沒看過這紀錄片、不是MJ迷,我丁點都不會相信此二人的話,不要侮辱我的智慧。

2005年庭審中,湯瑪士律師拿出一本MJ家裏的成人雜誌,問原告的弟弟所謂目擊到MJ侵犯他哥哥的人,MJ是不是用此本雜誌來誘導他哥哥進行侵犯。他答是;但湯瑪士律師隨即說這本雜誌是在「侵犯」後才出版的。試問MJ怎麼向人展示一本未來的雜誌?

試問MJ怎麼在一個不存在的地方犯䅁?拜託來騙人也先查一下資料,真以為自己不知道、智商低,其他人也一樣嗎?

然而令我最難以置信、最心痛和最悲哀的是,名嘴奧普拉即是1993去夢幻莊園訪問MJ那個胖女人,當時還沒減肥成功在訪問此二人的節目中說,時間地點都不重要,重點是「有做過」。

我的心頓時沉到了地下,碎了

其實我不是看她那個節目,而是別人的反擊影片提到。我想我沒勇氣親耳聽她說這番話,一定至少傷心好幾天。

地點不是一件案件其中一項重要的證據嗎?連案發地點都根本不存在,如何「做過」?

連案發地點都搞不清,這個原告/證人還有什麼可信性?

這不是在搬龍門嗎?他們說的證據才是證據。

我不知道在看這篇文章的大家怎麼想,但這番話簡直毀了我的三觀。

到底是不是只有我覺得很有問題?!

莫說地點,據資料如果韋得所說正確,火車站建好時他已經1617歲,根本不符合這紀錄片的一貫理念:MJ只對青春期前的男童有興趣。這不是在自打嘴巴嗎?

後來有人可能是MJ粉絲吧叫奧普拉作為資深傳媒人,該查清楚事情才評論和製作節目播放。畢竟我現在隨便都講到一些了。結果她回應這些是仇恨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