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I’m lovin’ it(1)

 



看過我部落格文章的讀者,無論只看過幾篇還是經常來看,都會發現我常提到一個品牌麥當勞。

對,我真的很常、而且很喜歡吃麥當勞,一個月至少會吃一、兩次。看起來感覺不多,但應該很少成年人會承認自己喜歡吃薯條漢堡包吧。

適逢今年是麥當勞進駐香港50週年,餐廳除了找金像獎班底拍了一部微電影,講述香港第一家分店首天開業的情景,還在西九文化區把整個拍攝場景和分店所在那條百德新街還原,讓市民參觀,親身體驗50年前餐廳的環境和情懷,還有一系列推出過的精品、餐盤紙、包裝盒等讓人更了解餐廳這50年來走過的路。

我本來也想去這個展覽!(有沒有讀者以為我是去完回來介紹?如果有的話便叫大家失望了。)但首先即使住在香港,我從來不知道西九文化區實質在哪兒和怎麼去,第二展覽要買入場券,而票早已賣光,一張本來35港元居然被炒至600多元!所以想去也沒辦法想了解展覽內容,其實很多人已經拍片介紹了,我也是看別人的影片才略知一二,那看完就當作參觀了。

那不如說一說我對麥當勞的情意結。

麥當勞就跟MJ一樣,不知道為什麼從很小時候便知道這個名字。這個世代我想除了很窮困、封閉國家的人、還有極端富有的人外,應該沒有人沒吃過麥當勞吧。

我相信除了小朋友,沒有人會形容麥當勞的食物「好吃」,頂多只是「未至於難吃到不能入口」。很多成年人其實會抗拒,這個應該是餐廳現在一改歡樂童真形象,變成文青風格café的原因吧。

其實我喜歡吃,最初也不完全因為味道,而是因為價錢。香港的麥當勞真的很便宜,直到現在也是。如果要求不高,真是30港元有找,所以我通常只吃6件麥樂雞餐,因為只賣29元。現在在香港,實在找不到29元能吃飽又有飲品的餐點。很多人推崇的香港茶餐廳,我不怎麼喜歡吃,又貴、水準又參差、很多時候侍應還滿兇和無禮,還有一點我挺受不了就是不少茶餐廳不但很舊,而且蠻骯髒的,可能因為地方不大和方便拿取,那些消耗品例如外賣盒、餐具、甚至食材像貨物那樣四處堆,有時我還以為在倉庫裏吃飯!不是說麥當勞便非常乾淨,但起碼有個標準,也甚少看到東西亂堆。

不過聽說外國的老麥很貴!有個說法是在香港吃老麥是為著省錢,但在外國要省錢的話,便不要吃老麥。

4月初時我去了澳門一趟,非常訝異當地居然沒有超值套餐所以不能用29元買到6件麥樂雞餐,也不收信用卡!原來香港的老麥超方便又便宜!也絕對能填飽肚子!想迅速解決一餐,又不想花太多錢,老麥是不二之選!

雖然說追求味道的話便不應該去老麥,才幾十塊錢想要什麼質素?但老麥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食,我覺得他們的薯條、麥樂雞和魚柳包是任何地方和餐廳都追不上,連複製也做不到。我真的沒吃過任何地方的這三款食物比得上老麥。很貴的酒店、非常有特色的專賣店我沒吃過不知道,但以價錢和一般食肆來說,我真的找不到他們的對手。很多人以為薯條很簡單,薯仔切條再油炸誰不會?但光論「香脆」別家已經輸了,通常都太油,或者像炸完幾天再賣,軟趴趴的,有些則炸得太焦,不是金黃,而是啡黑。我最怕那種波浪形的薯條,太粗了,吃下去很粉,但茶餐廳通常都賣這種。我覺得老麥薯條的粗度剛剛好,難以出現兩端炸焦了,中段還不熟的樣子,也當然不會太粉,每一口都香香脆脆的,每一條都挺直的。

即使有傳老麥的薯條不是用原個薯仔做成,而是用粉弄的,但我不管。這些薯條讓我吃得超爽!薯條就是老麥的招牌。

但我唯一不滿的是shake粉要加錢!還好像加3元!雖然薯條本身很好吃,但挺單調。其實能加上不同醬料和味粉算是很基本的服務,外國很多小吃店也能做到,也能增加特色。我不明白麥當勞連這麼小的事情也要多收幾元。

至於麥樂雞和魚柳包也一樣,看起來超簡單,但不知為何不是麥記出品便很難吃。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速食店一定用了大量味精、多鹽多油的烹煮方法,但沒有人會吃著老麥談健康飲食吧。

剛剛提到水準,理論上每家麥當勞的味道都相差不遠,所以隨便走進一家分店,都會吃到預期或熟悉的味道。我覺得茶餐廳啊、其他各種食店啊,好聽點說這叫「各具風味」,否則根本每次都是一場賭博!我才不要這樣!不好吃、份量太少也得付錢!不過我很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上大陸,吃內地的麥當勞。當時已經是吃最有保證的魚柳包餐,但極為失望我很難形容到底是什麼味道,只是一邊吃一邊心想:「這叫魚柳包嗎?」最可怕和不可思議的是連薯條也非常難吃!令我完全摸不著頭腦!就算不跟香港的比較,拿個薯仔切條油炸很難嗎?怎麼可以搞成這樣

不知現在還會不會,但回到內地很多食物選擇,沒人特意回去吃老麥吧?

不過香港的魚柳包越來越細小。記得以前有個認識的人從外國回來,買個魚柳包打開一看:「居然變得這麼小!」以前有一塊芝士,後來只得半塊,現在不知怎麼了。

那個麥當勞展覽展示了魚柳包以前的包裝藍色發泡膠盒,讓我覺得很懷念!還有麥樂雞那個黃色的膠盒!其實我已經忘了這些包裝,也習慣了現在的紙盒和包裝紙,但一看到那些舊包裝,覺得「這才是麥當勞!」90年代的包裝是最好看和最有代表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