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I’m lovin’ it(3)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我這麼喜愛老麥,又這麼有生意頭腦,有沒有想過加盟,擁有一家自己的麥當勞。我家的人就曾經問過我。

但我的答案是「不會」,去吃老麥跟擁有老麥是兩碼子的事。

去吃老麥,吃完拍拍屁股便可以走人,但擁有老麥是要工作!雖然老麥這個品牌應該不會虧本,但管理一家餐廳和應付裏面的工作可不是開玩笑。

加上我小時候已經知道,老麥的加盟費絕對不便宜。當時已經要700萬港幣,現在不知漲至多少了。如果我現在有700萬,寧願去買房子、買基金、或者買一堆黃金!切記不是加盟完便了事,好戲才剛剛開始!

那不如付29元,享受半小時便算,反正我只是想吃,別搞這麼多。

 

麥當勞進駐香港的下一個50週年,我想我應該還健在吧。如果他們還像今次還原餐廳以前的場景、做展覽,我一定會去參觀打卡!能見證一個品牌50100週年絕非容易事,而且這個品牌陪伴我長大變老。它就是我的一部份青春和回憶!

今天,便去吃頓老麥吧。(其實我前天已經吃過了。)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I’m lovin’ it(2)

 



我從小都很希望能在麥當勞舉行生日會,到現在也是。如果我能活到80歲,在老麥擺場大壽也不錯。

很記得以前去老麥,用餐區總有一部份給圍起來,再豎了一塊牌子,寫上小壽星的名字和佔用時間,人們便知道那個部份要用來舉行生日會,不能過去用餐。現在已經看不到這個情景。

我本來以為老麥已經不能出租舉辦生日會,畢竟現在不像以往會大肆宣傳,但原來有些分店的角落還擺放著宣傳單張。有一次我去了一家常去的分店,一邊有扇很平凡的門,平時是關著的,我以為那是員工專用的門/房間/通道,那次我看到門開了,還有寫著名字和時間的立牌,經過時便瞄了一眼,發現原來這裏是個大房間,保留著以前的經典童趣歡樂裝潢和那棵蘋果派樹!只是不對外開放。

頓時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原來現在還可以在老麥辦生日會!

看來我的80歲大壽有望了!到時還可以跟公關姐姐玩遊戲、拿禮物!但聽說要有10個人才辦得成,我不知道還能不能集齊10個朋友

我覺得老麥開生日會很開心的是不是壽星也拿到禮物包,雖然只是些文具和簡單的小玩具。小時候少條筋的我很快便把裏面的文具用得很殘破,還被四處亂丟,相比之下,我姐的在同一時間拿到,但過了很久依然很優雅地插在筆筒裏,有些更是新的一樣,連我自己也感到:「怎麼可以這麼大分別?」我完全沒有想過佔有她那些保持得好的,只是深深覺得大家都在同一個屋子裏生活,幾乎都做著同樣的事,她的東西總是保養得很好。她好像異世界的人(還是我才是外來物種?)

當然還可以任吃麥當勞的食物!很少機會可以任點任吃而不被媽媽阻止或責罵因為不用她付錢嘛。但聽聞主人家付賬時是一包一包/一件一件食物計算,相信價錢挺可觀但這跟我沒關係。

我甚至做過一個夢,夢見我姐在老麥擺婚宴!可見我對老麥的宴會多情有獨鍾!夢裏的她還真的在老麥內穿婚紗和中式裙褂,作為賓客的我們就在吃薯條漢堡包。我告訴她時還被問:「是不是用汽水來敬客?」然後笑了很久。

但原來這種夢也可以成真,後來真有新人在老麥「擺酒」,當然形式較接近簡單茶宴,來客通常都是新人的朋友或同事這些年青人,長輩應該很難接受吧。但誰說我只是在做白日夢?誰說老麥只能開兒童生日會?我這種叫「前瞻」和「生意頭腦」知不知道!

將來我結婚的話,也一定會在老麥辦一場!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I’m lovin’ it(1)

 



看過我部落格文章的讀者,無論只看過幾篇還是經常來看,都會發現我常提到一個品牌麥當勞。

對,我真的很常、而且很喜歡吃麥當勞,一個月至少會吃一、兩次。看起來感覺不多,但應該很少成年人會承認自己喜歡吃薯條漢堡包吧。

適逢今年是麥當勞進駐香港50週年,餐廳除了找金像獎班底拍了一部微電影,講述香港第一家分店首天開業的情景,還在西九文化區把整個拍攝場景和分店所在那條百德新街還原,讓市民參觀,親身體驗50年前餐廳的環境和情懷,還有一系列推出過的精品、餐盤紙、包裝盒等讓人更了解餐廳這50年來走過的路。

我本來也想去這個展覽!(有沒有讀者以為我是去完回來介紹?如果有的話便叫大家失望了。)但首先即使住在香港,我從來不知道西九文化區實質在哪兒和怎麼去,第二展覽要買入場券,而票早已賣光,一張本來35港元居然被炒至600多元!所以想去也沒辦法想了解展覽內容,其實很多人已經拍片介紹了,我也是看別人的影片才略知一二,那看完就當作參觀了。

那不如說一說我對麥當勞的情意結。

麥當勞就跟MJ一樣,不知道為什麼從很小時候便知道這個名字。這個世代我想除了很窮困、封閉國家的人、還有極端富有的人外,應該沒有人沒吃過麥當勞吧。

我相信除了小朋友,沒有人會形容麥當勞的食物「好吃」,頂多只是「未至於難吃到不能入口」。很多成年人其實會抗拒,這個應該是餐廳現在一改歡樂童真形象,變成文青風格café的原因吧。

其實我喜歡吃,最初也不完全因為味道,而是因為價錢。香港的麥當勞真的很便宜,直到現在也是。如果要求不高,真是30港元有找,所以我通常只吃6件麥樂雞餐,因為只賣29元。現在在香港,實在找不到29元能吃飽又有飲品的餐點。很多人推崇的香港茶餐廳,我不怎麼喜歡吃,又貴、水準又參差、很多時候侍應還滿兇和無禮,還有一點我挺受不了就是不少茶餐廳不但很舊,而且蠻骯髒的,可能因為地方不大和方便拿取,那些消耗品例如外賣盒、餐具、甚至食材像貨物那樣四處堆,有時我還以為在倉庫裏吃飯!不是說麥當勞便非常乾淨,但起碼有個標準,也甚少看到東西亂堆。

不過聽說外國的老麥很貴!有個說法是在香港吃老麥是為著省錢,但在外國要省錢的話,便不要吃老麥。

4月初時我去了澳門一趟,非常訝異當地居然沒有超值套餐所以不能用29元買到6件麥樂雞餐,也不收信用卡!原來香港的老麥超方便又便宜!也絕對能填飽肚子!想迅速解決一餐,又不想花太多錢,老麥是不二之選!

雖然說追求味道的話便不應該去老麥,才幾十塊錢想要什麼質素?但老麥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食,我覺得他們的薯條、麥樂雞和魚柳包是任何地方和餐廳都追不上,連複製也做不到。我真的沒吃過任何地方的這三款食物比得上老麥。很貴的酒店、非常有特色的專賣店我沒吃過不知道,但以價錢和一般食肆來說,我真的找不到他們的對手。很多人以為薯條很簡單,薯仔切條再油炸誰不會?但光論「香脆」別家已經輸了,通常都太油,或者像炸完幾天再賣,軟趴趴的,有些則炸得太焦,不是金黃,而是啡黑。我最怕那種波浪形的薯條,太粗了,吃下去很粉,但茶餐廳通常都賣這種。我覺得老麥薯條的粗度剛剛好,難以出現兩端炸焦了,中段還不熟的樣子,也當然不會太粉,每一口都香香脆脆的,每一條都挺直的。

即使有傳老麥的薯條不是用原個薯仔做成,而是用粉弄的,但我不管。這些薯條讓我吃得超爽!薯條就是老麥的招牌。

但我唯一不滿的是shake粉要加錢!還好像加3元!雖然薯條本身很好吃,但挺單調。其實能加上不同醬料和味粉算是很基本的服務,外國很多小吃店也能做到,也能增加特色。我不明白麥當勞連這麼小的事情也要多收幾元。

至於麥樂雞和魚柳包也一樣,看起來超簡單,但不知為何不是麥記出品便很難吃。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速食店一定用了大量味精、多鹽多油的烹煮方法,但沒有人會吃著老麥談健康飲食吧。

剛剛提到水準,理論上每家麥當勞的味道都相差不遠,所以隨便走進一家分店,都會吃到預期或熟悉的味道。我覺得茶餐廳啊、其他各種食店啊,好聽點說這叫「各具風味」,否則根本每次都是一場賭博!我才不要這樣!不好吃、份量太少也得付錢!不過我很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上大陸,吃內地的麥當勞。當時已經是吃最有保證的魚柳包餐,但極為失望我很難形容到底是什麼味道,只是一邊吃一邊心想:「這叫魚柳包嗎?」最可怕和不可思議的是連薯條也非常難吃!令我完全摸不著頭腦!就算不跟香港的比較,拿個薯仔切條油炸很難嗎?怎麼可以搞成這樣

不知現在還會不會,但回到內地很多食物選擇,沒人特意回去吃老麥吧?

不過香港的魚柳包越來越細小。記得以前有個認識的人從外國回來,買個魚柳包打開一看:「居然變得這麼小!」以前有一塊芝士,後來只得半塊,現在不知怎麼了。

那個麥當勞展覽展示了魚柳包以前的包裝藍色發泡膠盒,讓我覺得很懷念!還有麥樂雞那個黃色的膠盒!其實我已經忘了這些包裝,也習慣了現在的紙盒和包裝紙,但一看到那些舊包裝,覺得「這才是麥當勞!」90年代的包裝是最好看和最有代表性。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自由寫字字(1)

 10月,兩岸四地都有好些節日假期,令我回想起唸小學時寫手冊的一些趣事。

我不知道現在各地學校等怎樣記下當天的功課。有些有「家課表」、「家課冊」這些本子,「手冊」則是一本載有學生個人資料和校規等用來證實學生身份的小本子,但我小學那本手冊兼具了家課冊功能,所以有A5那麼大。其實對我來說「手冊」等於「家課冊」,因為這本東西九成內容都是用來記錄家課,只得幾頁寫個人資料、校規和我看了6年都看不懂的校曆。記得小時候有次看日本的電視劇,有位老師把手冊遞回給學生,那本手冊只得記事本那般大,我當下很吃驚:「怎麼居然有手冊這麼細小?!」我那本手冊從來都不可以塞到口袋裏去。

言歸正傳,我小學的手冊就是用來記下當天的功課。攤開的話,兩頁就正好是一週六格當時實行長短週,隔個星期六要上課。星期一至六已經排好,日期自己填。

問題這便出現了。小時候的我腦袋少條筋,如果一週中出現假期,我便不會記得空出假期那天的格子,結果往後的家課便會推前了一天,然後一切便會亂了套。即使最頂寫了日期,但我還是沒有看、看不到,一下便寫到錯的日子去。(但我絕對不會記錯放假的日子,在不用上課的日子回校,因為我有兄弟姐妹嘛,不用上課便一起留在家中。)

後來我不知道是學了同學,還是自己想到,就是在假期的格子,用大大的字寫下是什麼假期。格子給佔據了,自然不會再寫錯。

以前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女王壽辰會放假!(暴露年齡了!!)

可是對小時候的我而言,尤其一到三年級,「壽辰」的「壽」字相當難寫

別說小時候的我手寫,到了今時今日,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即使用打也覺得不容易,我剛剛也打了兩次才正確。

因此我寫了「英女王生日」

其實生日就生日啦!壽什麼辰!很難寫知不知道!小時候的我心裏是這麼叫喊的。

這件事是真的哦。我還留著這本手冊!很難得留下來的一本。以前急不及待要丟掉的東西,到現在很懷念,看到當時自己的蠢模樣、忽大忽小、東歪西倒的字,覺得很有趣。

 

我不知道現在的學生還要不要寫家課冊,看過有學校會把當天的家課記錄放到學校的網絡裏,家長也能查閱。

我記得以前寫家課記錄也相當痛苦。

也是因為字太難寫了。

我沒讀寫障礙,但年紀太小,很多字還沒有學,例如補充作業的「補」和「業」字,加上空格欄位很細小,筆畫要壓縮變形才寫得到,所以寫得難看也不全是我的問題。幸好一年級時有老師教我們把當天要做的功課夾在一起,甚至會在要做的地方加記號,例如要寫詞語,便圈起詞語,便不會搞錯了,但我欠功課的情況還是很嚴重

現在嘛,已經沒有什麼「壽辰假」了,除了我自己生日啦,但我不會說自己「壽辰」,搞得自己很老的感覺雖然「壽辰」比較正式和莊嚴。

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

中秋節我要吃月餅!

 



聽說現在很多人都不愛吃月餅了,說什麼太甜太膩,感覺又好像挺老套。很難想象幾十年前月餅還是種奢侈品,香港電影《歲月神偷》便道出了月餅有多矜貴,買十多盒幾乎全是用來送禮,只剩兩個是自己家裏吃,害得片中的小朋友打算自己供半份月餅會,要獨個兒吃個夠!要供月餅會的原因是無可能一次付錢買這麼多盒,唯有分開一年來供,這樣才買得起。現在隨便都拿得出幾百元買一盒,或者幾千元買十盒了!社會果然富庶了,但人們倒過來不喜歡吃了。

適逢中秋佳節,我今年不想說小時候玩燈籠的往事。我以前在舊的部落格寫過,但現在來看的大家應該沒看過。其實燈籠給我的回憶不怎麼美好,這些將來再寫吧。

每逢節日,我跟很多人一樣,關注點都在節日美食。月餅是我相當喜愛的食品,一來我超愛吃甜食!二來也超愛吃蓮蓉!加上又香又油的鹹蛋黃,真是一絕!所以我也超愛吃蓮蓉包,可惜現在的茶樓都沒有了。

小時候家裏人多,每個都貪吃,所以月餅也總是不夠吃,要用搶的!因此對我來說月餅也是每年難得一遇的美食。雖然我愛吃,吃量也大,但總不會拿起一整個來啃,這樣實在太大太膩了!但我認識有人是這樣吃的,因為對男人來說幾口便可以幹掉,還切來幹什麼?這樣一整個大口吃也才過癮。

市面上賣的通常是雙黃,我聽過一黃、三黃,甚至四黃,但沒有吃過,不過我想雙黃味道應該是最平均的,蓮蓉跟鹹蛋黃的比例近乎一樣,吃不去不會太甜或太鹹。我很難想象怎麼可以四黃十字兩刀,四塊裏都有一整顆蛋黃!不會太誇張了嗎?一黃又太寒酸了,三黃好像無論怎麼切都不平均

不過即使雙黃也很難切得平均,畢竟是人手切不是機械切。有時成品來自不怎麼有名和有品質的店家這些通常是別人送來的,一切下去有些蛋黃很硬,尤其中間有顆特別硬的東西,像是切石頭一樣,有些則很鬆散,切完一拿起來吃便支離破碎,掉個七零八落,讓人吃到很狼狽!不小心掉到地上更是想哭!才每年吃那麼一小塊,無端便掉了一半!還要打掃被媽媽罵!

以前我家裏的人很討厭,切完要挑過,特意選有蛋黃、切得較漂亮的才吃當然是大人開始先挑,剩下來很參差的就是我們小孩吃了。其實我並不在意是否有/多蛋黃、這塊是不是「好」的,有些的確被切得較小塊、沒有或很少蛋黃,都在旁邊那一塊,只得蓮蓉也沒關係,但我心裏挺討厭大人這種行為。自己挑塊最好吃最好看的是什麼意思?不好的就給別人吃?雖然每年只吃一次,但為什麼要這麼自私?不是常說「好又一餐,不好又一餐嗎?(這裏是「塊」啦。)」不過對我來說,尤其小時候,有得吃已經很開心。

我認識/見過有人挑得更離譜,而且發生在我家。話說某年有親戚來我家過中秋,當然會吃月餅。當晚我好像比較早睡,沒跟大夥玩得太晚,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餐桌沒有收拾,然後餐盤上有一小塊、一小塊啡啡的東西,數量不多,就幾塊。本來看來看去都搞不清那是什麼東西,後來才發現是蓮蓉!有人原來不愛吃蓮蓉,把月餅裏的蓮蓉挖掉才吃!但切成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在別人家裏無理由可以拿起一整個月餅來啃吧。),裏面的蓮蓉還剩多少??如果連這麼少也接受不到,還吃什麼月餅?只吃皮和蛋黃?

也有人不喜歡吃蛋黃,跟剛剛的親戚是絕配!有人包括我會想既然如此大可不必吃月餅,有蓮蓉和鹹蛋黃分別出售嘛,但我想因為月餅是數款材料一起烤,風味互相融合了,比單吃一種材料好吃得多。

不過我覺得挑食也要有個限度尤其在別人家裏

 

現在多了很多新潮月餅,其實我挺喜歡吃冰皮月餅,冰冰凍凍,口感細滑,也不是傳統的餡料,但我只喜歡吃綠豆蓉配鹹蛋黃,其他什麼咖啡、藍莓芝士那些亂七八雜的口味全都不喜歡;近年流心奶黃月餅相當受歡迎(奶黃包也是!茶樓現在沒有蓮蓉包,都換成奶黃包了。),我卻非常討厭!一來我不喜歡流心的東西,一不小心便會流到四處都是,二來我覺得流心的餡料無論味道和質感都很奇怪,但人們就是喜歡這些特質。我完全不覺得奶黃有什麼好吃,蓮蓉好吃多了!

有一年我家收過雪糕月餅,是七星伴月,一盒大大的,好像八個的味道都不同,但印象是超硬(冰到超硬),幾乎用鑿的,一個分量也不小。雖然說穿了只是巧克力外殼,裏面是不同味道的雪糕而已,但沒想象中好吃,巧克力外殼很厚,也因為太硬,難以跟別人分享,連我這麼愛吃甜品的人獨自吃完一個也有點吃力。要選的話還是冰皮好吃得多。如果是別人送來沒關係,但自己掏錢買就不必了。

至於其他中秋應節食品,抱歉我獨愛月餅,所以其他就不詳談,留待各位自己品嚐了。

今年,各位吃月餅沒有?(我今年不知為何收到不少,讓我很高興!中秋節真快樂!)

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