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一個月的旅居,自由感受曼谷!》出發前(1)

前言

 

我今次出來旅居,收穫和教訓都很大,有過很多「第一次」。雖然有些事令我不開心,但真的「經一事,長一智」。下次我便會更有經驗和聰明了。

我很想在這裏讚賞一下自己。我極為清楚當中的原因、痛苦和無數次的失落和掙扎。無數次都覺得不如放棄算了,但又為現況感到痛苦萬分。到現在終於坐在旅居的家裏,寫著這篇經歷,雖然不知會是逗留一、還是兩個月,但對於沒有很多旅行經驗的我來說,能自己一個人解決這麼多問題,也不是去三五七天,而是用長比較長的時間來體驗別國的生活,我覺得這一定是很難忘的回憶,也讓我變得更好。

 

 

出發前

 

我因為家中一些原因,打算出來旅居一段長時間。首先最起碼是兩個月。

大家都知道泰國持旅遊簽證是30天免簽證,但我因為另一些原因,而要60天的。

我完全不知道有這種簽證。我知道台灣有,也申請過,是有點難找,但我最終也找到了,只是申請了沒有去。

而泰國的60天,我真的找了很久,找到懷疑根本沒有;後來才找到了一間旅行社有代辦。我找到的很多都是台灣的資料。記憶和理解中台灣人去泰國旅行是一定要簽證,不像香港人能免簽30天,所以不能說隨時來玩三五七天。因此很容易找到台灣人60天的簽證資料。

後來,我甚至用英文找,才知道是去向領事館申請。

我在這裏不詳列要什麼文件,但簡單說說:護照有效期6個月以上、來回機票和住宿證明這個非常嚴謹,真的會叫你拿出副本,所以一定要訂好,不能胡混過去、3個月內的銀行月結單,要有英文翻譯,也要有20000銖的存款,但家庭是不同的、近照、身份證、申請費300港元等。所有文件都要副本,近照幾張。

然後我便擇日去香港的領事館,在紅棉道。

走十分不好走,港島區的路就是這樣,明明目的地近在咫尺,卻遍遍走不過去。我甚至想闖進車道去。

上了幾座天橋、走了很多樓梯、也轉了很多彎,才去到領事館。

結果卻告知:是上網辦理的...當下幾乎昏了過去。

也許有很聰明或者有經驗的人早就知道是上網辦理的,但對我來說,我真的找了很久,也沒路經過這網頁(https://thaievisa.go.th/),也沒看到有人提起,或者相關的資料。

然後只好回家辦理了。

聽說要七個工作天辦理,我是112日申請,滿以為時間充足

沒想到我居然是因為未付款而在「未申請狀態」。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一個月的旅居,自由感受曼谷!》序言


 

這個多月以來到底自由去了哪?怎麼放著新故不更新?

其實我並非不想更新,只是去了趟曼谷,卻忘了帶電腦的電源線所以沒辦法更新

我這次去了旅居一個月,跟普通旅遊很是不同。想知道我這個多月來做過的事和心路歷程,便不要錯過我以下持續更新的遊記了!

 

(這篇遊記全屬我個人的觀點和感受,有時難免會很情緒化、不中肯和負面,懇請理解。)

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幽遊白書》真人版

最近《幽遊白書》真人版成了熱話,那我也來湊湊熱鬧吧。

我挺喜歡看《幽遊白書》,尤其是動畫粵語版,因為非常喜歡聽郭占美,即是幽助的配音。我甚至覺得粵語版比日版配音更生動和有意思,令整齣動畫都活起來。

因此我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從頭到尾重溫一次。

漫畫版也不錯,我很喜歡看幽助的表情和動作,也多了很多解釋和小故事。

我說不出這部作品有什麼魅力,可能我真的很喜歡幽助,覺得自己跟他是同一類人。如果問我像哪個動畫角色,或者我是個怎樣的人,我一定會搬幽助出來。

 

我沒想過這齣動畫會真人化。

2019年出過舞台劇,我也在網上看過一些片段,很訝異在舞台也能做到特效,還原故事內容。

至於人物造型那就很見仁見智

但看到今年Netflix的版本,頓覺舞台劇版好太多了!無論是劇情和造型。

大約一年前公佈時我還有點期待,畢竟是喜歡的作品,但人物造型還是有點不敢恭維

我是有志尊淳才比較想看,因為他是全劇我唯一認識的演員,之前在《極道主夫》他的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要不然我也沒那麼期待。

本月中一上映才得5集!我未看已覺得失望!

我沒期望把整個故事拍出來,但真沒想過只得可憐的5集!

我只能用一句話總結:成品不配花出去的資源。

雖然我不知道製作費多少,但相信比舞台劇多。很多人也說舞台劇的資源花費一定沒有電視劇多,但效果居然比電視劇好。我也有同感。

很難想象志尊淳說藏馬的造型花了3年時間跟造型師討論,結果卻是這樣子,感覺像是花了3天,匆忙趕出來的。

除了那件衣服有些許特別,因為上面有暗花,其餘的真的很普通,最為人垢病的還有那頭超假的紅髮。

加上我總覺得人物都「很老」,一點都不像少年。演員們也真的二十多歲了。因此一看下去,總覺得像把演員們的臉硬「key」到造型中。

舞台劇的人物自然多了,也較像角色的樣子,連聲音和說話的聲線語氣也像角色本身,整個感覺真的很好,還原度很高。起碼飛影不像腦開過刀的病人。

我沒期望過電視劇會還原故事,甚至覺得沒必要。舞台劇真按照劇情還原,所以看著便知道發展,沒有驚喜。我覺得真人版,無論是舞台劇、電視劇,甚至將來有機會拍成電影的話,也沒必要依照本來的情節,一些有趣的改動、或者創作一個全新的故事,觀眾會想看,畢竟原本的情節大家都很熟悉了。

這個電視劇版我還沒有全部看完,只是看了第一集前約半小時,還有一些藏馬的戲份,還有最後的結局。很多網友和報道都比較了很多劇集跟原作不同的地方,大都指劇情推進得太快、很多情節都因為集數(和製作費)所限而濃縮和刪除,以至挺不清楚,主角間的感情和羈絆也難以表現出來,但打鬥的部份很精彩。

我也跟很多人一樣,覺得為什麼舞台劇能做出來、能表現出來,反而電視劇不能。我還覺得如果這是第一次真人化,沒有前車可鑑,拍成這樣還可以接受,但其實是有舞台劇可以參考至少造型可以怎麼還這樣子?我很奇怪怎麼不找舞台劇那些演員來演這電視劇,起碼他們造型比較相似,也有經驗。我覺得如果換成舞台劇那些演員,一定會更好看。

雖然有人讚賞電視劇這批演員也很努力,但首先的敗筆就是造型,其次就是情節的選取和表現方式。有網民說雖然打鬥好看,但是不是打鬥好看便是一部好作品?

或者不是頂著《幽遊白書》的光環,光是拍一部冒險打鬥作品是挺好看(但角色造型請改進一下),但說是真人化一部這麼著名、是那麼多人的童年回憶和讚譽的作品,就挺難叫人接受。

最後談一下,稻垣吾郎飾演左京叫我挺意外。他是我全劇第二個認識的人。其他演員除了志尊淳,就是在其他劇集演出我也認不出。後來看到他們的訪問,穿回時裝才發現他們的樣子和氣質跟角色完全不同!(我覺得堪稱變得全劇最帥的桑原,那位演員本身不好看完全想不到會變成帥桑原,還有飛影的演員本身感覺很柔弱。)

我本身挺喜歡左京,有點喜歡陰冷又厲害的角色。我覺得稻垣吾郎的臉太寬?太大?左京的臉是比較長,身型也高挑;至於氣質嘛,我覺得稻垣吾郎不夠陰冷,堺雅人可能會演得好些。

 

我猜不會有第二季了,志尊淳也幾乎辭演了。我覺得收視應該不會太理想,也不會有製作費去製作那麼宏大和複雜的劇作。我覺得這齣拍得很將貨就價,既然根本達不到好效果,硬要堆砌,結果只得5集,沒有必要拍。

2023年11月8日 星期三

自由出影片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出影片了,就是把自己的作品錄成有聲書,再配以簡單的圖畫。

(在這裏賣一下廣告,如果大家沒有去看的話,我很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9TeNq18tuvgR8rCx2C-kkA

 

我不敢也不用用以自己「做得很辛苦」為理由而想大家去看,因為我本身也不買這樣的賬,但我真的希望人們能看到我的心思,無論是寫的故事,還是找出來的圖。我很大膽地說,如果沒有人去看的話,可能我未必會做下去了…)

 

啊,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叫人去看、或者在賣什麼慘。這篇的目的是既然有機會,不如講講創作影片的苦與樂。

其實我也不是第一次「整片」。以前我也買過剪輯軟件,希望把自己拍下來的照片,有可能的話把故事畫出來等。做過一、兩條放過在部落格上,後來也沒再做了,因為沒拍過很多照片。

因此現在再接觸這類軟件大致上也能掌握。

但也真的感歎現在的科技實在是一日千里。

相信大家也看得出我配的圖畫全是AI出品。雖然沒有很精美,也沒什麼一致,但其實已經挺強大;我想大概510年,有一半插畫師都會失業,而簡單的電影和動畫普通人也做得有聲有色,也不用真人拍攝了。

我一直是在「寫」,而不是用「畫」來做媒介,是從小便已知道很難「畫」。光是這一句「我在洗手間」,已經得畫一個人、一個馬桶和洗手盆、還有牆壁、加些日用品一句已經叫人瘋掉;如果是「我在洗手間出不來」要畫成怎樣?我都不敢想了…(但當然畫會比較吸引人,現在很多人都不愛看字了。)

我挺感謝現在AI能繪畫,因為讓我不用請插畫師。

我也希望大家在意的不是影片中的配圖,而是我寫的內容。那些畫只是一些吸睛的東西。然而我也很盡力在非常有限的資源裏,配上接近意思的圖,也選了些比較好看、風格劃一的。

其實見證AI出現和起步是挺有趣的經歷。AI像是一個傻孩子,還要人類悉心地教導,但它會不斷地成長,很可能在某一天擺脫了我們。現在還是很幼嫩、很懵懂的它做出來的產物挺好笑的。我曾多次做出一個人有三隻手、三隻腳、多個頭的圖畫,挺驚嚇的。有些圖本來好好的,仔細一看原來臉沒畫好,那個人像毀了容。我試過本來一個人在地上坐得好好的,結果後面卻無端有條腿令我不禁想:「你幹嗎加個這樣的東西!都沒指令叫你畫!」

但我挺開心的,能認識這些新科技。原本很難才做的成品,現在也能做到了。

我覺得運用AI的大趨勢已經來臨。無論世人喜不喜歡,也必須得承認很多事物和舊有的工種會被淘汰,也有很多新的興起。

 

剛開始做這些影片時,我覺得很辛苦沒想到一段三分鐘的片有這麼多的事要做!未開始前考慮過許多,第一就是做廣東話還是國語。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寫的卻從來是書面語,就連私生活也一樣,但我發現在香港(尤其現在,得罪也要說),一寫書面語就會被人誤會。我承認廣東話有其本身的特色,我在家裏和外面也是說廣東話,但我不明白寫有什麼問題。老實說,廣東話有很多字我也不會寫,別人寫的很多時也只是同音字。

我極少用廣東話寫過一篇文章,而我所有故事都是用書面語寫的,硬要改回用廣東話,一來我覺得很煩、二來不是我想寫的內容。(我從來沒被人投訴過不明白,這個我起初有點擔心。但我真的試過就因為我寫書面語而被人叫「大陸哩」、又用很過份的話侮辱,挺傷人的。)

加上,我並不想自己錄音。如果要加上自己錄音的時間,真不知一集要做多久真的只以愛發電

AI錄音,就不會有什麼口齒不清、懶音等等的問題。

我最初見到有AI錄音這科技,覺得十分厲害!中文還有待改進,但英文做紀錄片旁述,完全聽不出並非真人!很可怕但對製作人來說非常省時和省金錢。

我試過錄廣東話,但由於我不想譯成口語,結果是像默書一樣。我不覺得大家會喜歡,加上我也希望把自己的作品推廣到新加坡、台灣等地。為什麼就一定要錄或做廣東話呢?

然後第二個問題是用圖畫展示,會不會讓讀者的「幻想破滅」?

我一直以來覺得小說、故事等文學作品最大的魅力是讓讀者有想象的空間你、我、他對於人和物的想象各有不同。例如「洗手間」已經是千姿百態,我想出的可能是一個華麗的地方、你想的可能是酒店見到那種、他想的可能是豪宅內的萬一我給予了一幅圖限制了,大家便不用也不能想象了?這是我最最擔心和不想看到的。

可是無數文學作品給搬上了銀幕,卻有減去它們的魅力、破壞了讀者的想象嗎?我想答案顯而易見。

再者幼嫩的AI圖畫也給我一個大優勢,就是它畫得很模糊,也只是一個意象,還是得靠人們來想象。

 

現在多做了幾條,算是有點兒熟習,沒像最初覺得很難搞和頭痛。

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影片,也因此有更多人認識和喜歡我的作品。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當我長大後

 其實我覺得長大後挺開心的(除了年齡增加了),原因之一是科技進步了,還有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令小時候我很多「夢想」都能實現。

我跟很多人一樣,小時候都非常喜愛看動漫,很期待看到喜歡的漫畫作品製成動畫,但那時候科技不發達,要看的話便要租,很麻煩而且很貴,所以會「看一集,冇一集」。很多動畫都只是跳著看了某幾集,成了我人生中的缺失。

現在長大了,能夠在網上一次過看齊了!

本來是很感動的,但原來沒看過的集數十分悶

有些去到後面甚至在拖,幾個鏡頭重復又重復地播了幾十遍、把之前五、六集來個總結又當作半集(當然也把那些集數的鏡頭剪出來重復使用),看到我大罵這些製作單位真懶!

重遇的感動都崩潰了。我小時候看過那數集原來已經是全套動畫最好看的了。

初戀,是不是留在心中才是最美好的?

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第14年--愛是最大能量

 MJ,從這一年開始我要提醒自己,要帶著你的愛前進。

這些年頭人們很常說什麼正能量、要積極。我有時也很迷惘到底這些要如何得到,但原來MJ早把這些留給我們了。


我又再看了一次MJ剛走時,人們對他的誤解和指控,實在非常心酸...

在此想說一句:MJ,願平安與你同在。幸好現今的世界無論變成怎樣,都不與你無關。你可以一笑置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