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channel1.0--自由1台
我要自由地生活!
搜尋此網誌
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忽然想起菠蘿油
![]() |
| 雖然外表可愛,但是很胖...偶一為之就好了。 |
我會忽然想起某些食物,前兩天我想起的是菠蘿油。
菠蘿包是香港非常常見的麵包,沒有菠蘿包的不可以叫做餅店或麵包店吧,除非是賣中式包類的。(但菠蘿包並沒有菠蘿,只是外形相似而已。)
菠蘿油則是菠蘿包的進化或變奏版。
其實我並不喜歡吃菠蘿包,因為沒有餡料。我完全不喜歡吃沒有餡料的麵包,覺得很寡、很淡、很難入口,而菠蘿包只得上面金黃色那塊皮(就是因為這塊由糖和油搓成的皮,烤焗後出現龜裂,所以讓麵包看起來像菠蘿)有味道,所以我只會吃它的進化版—我媽以前常會買菠蘿紅豆包給我吃,就是菠蘿包結合了紅豆包,一咬開裏面便是又香又甜的紅豆餡!
而菠蘿油中間不是紅豆,而是夾了一塊厚厚的牛油,注意是厚厚的,有幾毫米,而不是吝嗇地只塗一層。
因此一咬下去,口感層次非常豐富!有糖皮的焦脆、麵包的鬆軟、牛油先是有點硬,後來慢慢溶化…再夾雜糖的甜、麵包的香、牛油有點鹹和濃郁的奶香!簡直令人停不了口和回味無窮!
有時真的很佩服以前香港人的智慧,居然把這麼簡單和便宜的食物昇華到天堂的境界!其實香港有很多麵包和甜點都是用剩餘的材料,或者無意中發明出來。
但可想而知菠蘿油是多邪惡的美食,真的別被它可愛的外表騙了。很多人以為才一個普通的麵包,吃下去不特別飽,能有多胖?但實際上一個菠蘿包的熱量有300-400多卡,等於一份餐點了!加上牛油的話,不用我說,大家也能想象到卡路里有多高吧,而且沒有人只吃菠蘿油,不配飲品。
所以即使很喜歡吃,我也沒有一看到便忍不住買來吃。我上次吃可能已經是10年前,少則也8年,現在再吃也不過份吧。
再者我覺得菠蘿油不是說吃便吃,很隨意的麵包,要很講時機。
首先菠蘿油幾乎是一買下來便要吃,不能留,因為中間的牛油會溶!也因為牛油量太多,一溶便很狼狽,也失去了意義,吃不到牛油固體時開始有點硬、咬下慢慢溶化的香軟口感,味道也不集中了。
如果當下沒有時間,就別買來吃。
也因為口感的原因,很多「美食家」推崇「冰火菠蘿油」,就是熱騰騰的菠蘿包,配上冰凍的牛油塊,口感對比昇華到極致!我並沒有這方面的追求,但溶掉的菠蘿油實在很沒意義,我不會吃。
第二,就是第一點的延伸,既然是要感受強烈的對比和味道,吃菠蘿油哪能匆匆忙忙的?要兩三口解決一頓飯,根本不會選菠蘿油,吃其他隨便什麼都好啦,反正也吃不出味道。菠蘿油是要慢慢品嚐的,所以香港人「歎下午茶」會選「歎菠蘿油」,就是放鬆心情,好好享受這個忙裏偷閒的時刻。
第三,當然是因為菠蘿油超胖…常常吃,後果應該跟常吃老麥差不多。
我不知道菠蘿油應該算是小吃、點心還是什麼,我覺得應該算是茶點吧,實在很少聽到吃菠蘿油不配飲品,可能一來因為太膩,又甜又油的,二來有食物怎麼可以沒有飲品,這樣不完滿。
我本來看到有茶餐廳寫著下午茶餐是菠蘿油配紅豆冰,簡直夢幻組合!!結果走到餐廳門口,發現人龍排了一條街!
那只好到麵包店買了。但我前兩天這樣吃沒法配紅豆冰,唯有用很香濃的牛頭巧克力奶代替(懂得喝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
可是很奇怪的是,當天只是下午4時許,不算很晚的時間,很多麵包店都有數大盤菠蘿包,卻沒有一家有菠蘿油!不知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因為菠蘿油不耐放,也過了人們買麵包的高峰時段?後來我問其中一家店,他們的職員才現做給我。
我不知道人們來香港想找什麼地道美食,但我很推介菠蘿油!
2025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尋找Michael Jackson(十)
| 這張我不太確定是什麼,但一看便知道跟MJ第一次巡演有關,上面還附有他的簽名。其實每個物品下都有介紹,只是展品太多,逐個拍下來真的很累和花時間。 |
(寫在2025:之前提過我非常討厭停止學習,老是想依賴別人的人,尤其是長者;另一種人我也極討厭,就是常自吹自擂,卻只是空口講白話的人,即是「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
請什麼都不要說,拿實力做出成績再說。
近年很多人都說Apple自從教主離開後,漸漸出現頹勢,也許正慢慢步上諾基亞的後塵。這我不知道,新一代的i phone似乎還是很受到追捧,但不能忘記和否認的是喬布斯不但改變了電腦、改變了手機,還改變了唱片業,也改變了世界。
很多人可能覺得他很瘋狂,但我很欣賞他敢想敢做。其實我們這些「平凡人」,總會試過有些與別不同的想法(不是邪魔外道那些),或者像我上一篇所說:「我幾十歲想去參加比賽」、「想去涉足另一個領域」、「想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等等,但一來自己不敢,二來最怕其他人潑冷水和異樣的眼光。其實不怕別人的目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難,很多時候初萌芽的幼苗便這樣被扼死了。
希望從今天開始,所有人都能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不傷天害理。)
“We are here to change the world”
被譽為「蘋果教主」的喬布斯逝世了。在此我想寫幾個字懷念他,希望他一路好走。
多謝他改變了世界。
我一邊聽著MJ的We are here to change the world,一邊寫這篇文章。我覺得這首歌很適合他。
我不是Apple的Fans,我姐才是。她有不少Apple的產品,所以令我也接觸了一點。我常覺得她是追品牌效應才會喜歡Apple,她卻常說:「Apple的interface很貼心,很user-friendly,用慣了它的產品就很難再用其他牌子。」我都覺得妳是喜歡它才會這樣說,正如我覺得MJ勁靚仔、勁有型、唱歌勁好聽、跳舞勁正…都是因為我喜歡他才會這樣說。根本不是客觀看法。喜歡的話,再難用也會覺得「正」!
現在回想起來,我對Apple的觀感,有點像以對MJ的觀感。
這樣也可以扯在一起說?其實我以前也不特別喜歡Apple的產品,一來很貴,二來有用過它的產品的人就會知道,Apple的OS是獨有的。電腦的是Mac,i-phone等是iOS,不是Window和Android,不是大部份人在用的東西,而且很多function都要收費,這是我最討厭的。
我覺得Apple很霸道,很自大(因為不是它的產品去適應消費者,而是消費者去遷就、學習去用);同樣我覺得MJ也很自大,以前見到他的影片老是拍他的Fans如何瘋狂、把他看做神那樣,覺得好噁。
我上年才正式成為Apple的用家,有一部i-pod touch,發現…我姐的話也有點正確。用慣了它的產品就很難再用其他,我有部用Android的手機,不覺得特別好用。(反而我老爸很崇拜Android的product,常說很好用,買了很多Android的product。)而且這些i-phone、i-pod這些產品的確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由於我不是Fans,對喬布斯也不清楚,是姐把他的報道和事跡輯下來,我偶然看到才發現:「嘩!這個人很厲害!」不但創辦了蘋果電腦、還讓曾把它在破產邊緣拯救過來,推出上述那些i-product更是壯舉。(順帶一提,我們熟悉的彼思動畫,本來也是瀕臨破產的公司,喬布斯收購後再賣給迪士尼,所以現在還能看到彼思的作品也要多謝他。)
雖然他對我來說,不如MJ那樣重要,但在我心目中,他改變世界的能力跟MJ一樣。音樂界沒有MJ,就不會有今天的樣子。記得他剛走時,有業界的人說過,如果沒有他,音樂錄影帶的步伐起碼落後50年(是50年!)。如果沒有喬布斯,我們的科技發展會落後幾多?也許我們今天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物,都只能在科幻小說裏找得到,到了不知幾多十年以後才會出現了。
MJ和喬布斯都不知不覺在推動歷史的巨輪向前,以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世界。我覺得,他們都不是刻意,「立志」去改變世界的(即是不是刻意想「我做這產品或出這張唱片來賺多錢」),只是奉獻出自己的能力、熱誠去做件好產品,來挑戰自己、滿足顧客,希望大家見到更新更刺激的東西。
Mr Steve Jobs, thank you for your enthusiasm, thank you for all you have brought to us. Your innovation and endless creativity change the entire world and the next generations get benefits from you. You lead us to a new era and you are the pioneer in the industry.
R.I.P.
(在這裏真的很想說,自己真的很希望成為這樣有用的人。即使未需要去到「改變世界」,但也想珍惜時間,好好發揮自己的所有,奉獻出自己的能力和熱誠。有時看到有些人在浪費他們的時間、精力、天賦等,就會有點生氣…雖然與我無關,但有時真的忍不住想,有人想繼續做也沒辦法,有人有能力去做也不去做。這世界在搞什麼?)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你老了嗎?
刊登《尋找Michael Jackson 九》時有很多話想說,但礙於篇幅,我就另開一篇說了。
老,是每個人都一定會經歷的事,除非早逝。可是我覺得,現在的「老」,其實不算什麼。以前人們常說「花甲之年」、「人生70古來稀」,但現在70歲的人比比皆是,60歲的藝員看起來像40多甚至30幾!(香港演員任達華原來已經70歲,完全沒有常見阿伯的樣子!還又帥又酷!看下去頂多50幾!)
其實我非常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甚至他們自己,常用年齡去定義和限制人生。當然不是說幾十歲還扮天真,做事毫無分寸或不負責任(但可惜的是,極多人無論幾多歲,心智、思想和行為都只得幾歲,甚至連幾歲的小豆丁也比他們懂事。他們長大的只有身體。),但很多人都會說40歲便到「中年」、什麼60歲「老婦」,喂,不可以用些中肯些的字眼嗎?40歲的男人、60歲的女人不行嗎?為什麼要強加年紀的看法?
常常都說現今科技進步得很神速,活到120歲以前只能在科幻小說出現,如今很可能實現,並不是無稽之談了。如果人能活到120歲,請問40歲算什麼中年?人生都未過一半!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無論多少歲也好,都要保持一顆愛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心,就像我在《尋找Michael Jackson 九》裏提到那個60歲的女人(別叫人家做阿婆啦)一樣,不但聽MJ的歌,還不怕去參加比賽。她的勇氣和精神真的很可嘉。
我真的超討厭時下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既不願意去接觸世界的新事物、又不願意去改進自己,就一味在等別人來關心和幫助,殊不知自己的脾氣多麼令人難受!
我真的很想說,其實沒有人有義務去幫和關心你!反過來說,你有沒有想過去關心人,切身處地去想過別人的感受?
很多長者一味埋怨「後生」的不回來探望,但可知道有些長者一開口便是錢、一大堆負面情緒,或者只會講些不盡不實的八卦,反過來「後生」說相同的話—「我老闆又如何壞」、「我的身體又如何不好」、「鄰居的陳太又怎樣」,他們會有興趣聽嗎?見完一次,下次也不想再見啦!
也沒有話題—試想他們也不想聽年青人說電腦遊戲、追韓星啦,反過來誰又想聽他們老是話當年?當年已經過去啦。
更有些一開口便是說教,喂,我真的不想特意去聽有人指出我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好。有空我不如睡睡覺。
我這樣說不是不尊重長者,但試想一下,如果對方不是長者,只是一個普通人,誰想跟這種人交往?
如果因為對方是「長者」,便要忍受他們的壞脾氣和自我中心,我覺得這是「倚老賣老」。小朋友尚可以理解接受,因為他們真的不懂,但一個活了這麼多年月的人,連互相尊重、識時務做人都不懂、做不到,到底是不是白活了?我甚至覺得侮辱了他們「長者」的身份。我們常都說,例如感情詐騙案中,那個女人都40幾啦,難道以為自己還年青貌美嗎?為什麼有20歲的年青女孩不選,會愛上她這種大一倍的人?
活到某些年紀,便該有某些知識和自覺,正如讀到小學、中學、大學,人們便會相信和預期這個人有相應的能力。
世界不只得他們一人。忽然想有人關心,自己卻不願踏出第一步,讓我想起一句話:真正的神經病是一直都不改變,用舊方法做事,卻冀盼有新結果的人!
我超怕、超討厭人們老是嚷著「我老啦、我不懂」。我之前也說過,即使是小朋友,也要經過學習,才學會新事物,就算胎教有多完善,也沒可能一生出來便懂,神童也做不到!
許多人就愛用「老」來做「不懂」、「學不會」的藉口。
無可否認「老」的確會學得較慢,但一次不會、兩次不行,為什麼不學第三、四次?一個小朋友說一二三四次學不會,大人會不會:「那就別學啦,以後我替你做。」?又是因為他們「老」?這又不是「倚老賣老」嗎?如果真的有心,即使學不到很厲害、很快,但最基本的沒理由學不會吧?「不恥下問」懂不懂?
有些長者又是很要面子。
曾經有個人這樣說:「我不是沒能力,只是沒時間學,所以比不上你們年輕人。」首先沒有人質疑他的能力;第二,他的意思是只要他有時間,便能跟年輕人學得一樣好,所以年輕人沒有比他腦筋好或反應快,只是時間較多而已。不過這個人是我的舊老闆…
為什麼不肯承認別人的優點呢?這種自大的心態可取嗎?你不肯承認別人有優點,那別人為什麼要承認你的優點?我這番話不是指著我的舊老闆或者特定的人,就算是年輕人也一樣,人際關係是雙向的。
最後我想說另一個令我相當感動的事件,我從一齣紀錄片中看到有個83歲的女人—的確可以稱作「阿婆」了吧—去做DJ,就是在迪斯可「捽碟」那些。她77歲才去學,83歲還在演出!
這些「捽碟」DJ,連我也覺得太新潮,完全是年輕人的玩意!
「捽碟」不是洗盤子!很多人77歲「耳又聾、眼又朦、腳又震」,真的快連盤子也洗不了,她居然學得成,還去演出。
看完她的事跡,我真心感覺到年齡根本不是限制,只要想去做的話,多少歲也可以,差別是想不想、有沒有付諸實行。
也很慶幸教她的人沒有一看到她便:「阿婆,妳返歸啦!妳懂得時下的音樂嗎?迪斯可又吵、人又多,我真怕妳受不了。」
說不定她這樣去學,周圍所有同學都能做她的孫子,甚至可能她手腳也慢,所有人早已完成,她還在找那顆按鈕在哪裏!別以為我說得誇張或說錯,我曾經跟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一同上課,他們真的是這樣!如果這種時候還擺架子、不誠心誠意地請教人,是不是很討厭?
不過我知道依然很多人自行其是,就坐著等別人幫、做著無謂的事等光陰虛度。沒關係,人生是自己的,要怎麼使用也自己的事,但我不會幫這種人。
一定有人說我只是嘴上說說,話就說得響亮,看我老了會怎麼樣!曾經聽過有人說自己很尊重長者,因為「他朝君體也相同」,但我會說我除非失了智,否則絕對不會這樣,我不會停止學習;沒錯,可能我會不喜歡某些新事物,但我會嘗試去了解,也不會為自己的錯找藉口。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尋找Michael Jackson(九)
| 對MJ和他的歌迷來說,給他的獎項都是無可比擬的珍品。 |
(寫在2025:重溫完自己這篇舊文章,我真心希望,無論大家對自己也好、對別人也好,真的不要用「年紀」加上限制和歧視。當然青春很難能可貴,但不青春的便不是人嗎?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但很多上了年紀的不願意去學。我明白對他們來說實在有難度,但難道小朋友一出生便懂嗎?許多人連「接受」也不肯。
有時經過公園,看到有些阿伯阿姨很漫無目的地坐、聊無謂的天,口裏常掛著「我老啦、什麼都做不到啦」,然後等人救濟。當然我不是說在公園休息跟人聊天有什麼錯,但看得這些人根本是無所事事的,叫他們簡單用手機做點事都搖頭說不懂,要別人來幫來做。我覺得這種心態很要不得。)
This is you, this is MJ
先介紹一個影片,是北京一個65歲的婆婆參加才藝比賽,跳MJ的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7M5pf2FwsU&feature=player_embedded
看完之後,百感交集…
首先是很佩服,也很慚愧。65歲也能有這樣的體力和柔軟度,很多年輕人(包括本人…)都比不上。如那個評判所言,換著我跳不夠兩下就送院了。
我媽60也未夠,但已有點行動不便,但這位婆婆還可以這樣跳這樣扭,不得不寫個「服」字給她。
然後就是生命力,65真的不算小,但她老是說「活著真好」。我覺得她比英國村姑還厲害,村姑參賽時也不過48!我很佩服婆婆的勇氣,一把年紀還敢參加這樣的比賽,面對這麼多人。很多人都會說:「一把年紀,還搞這麼多,好心回去睡覺吧。」(所以我覺得什麼「中女」、「剩女」這些字眼真的很狠毒,無論什麼年紀的人只要未死都要生存下去。用年紀去評定別人,甚至判人死刑,這是人應該做的嗎?)
我覺得這位婆婆給我許多提醒。不要給年紀去限制自己,學會去欣賞,心境不要老。她懂得欣賞自己、欣賞MJ。在這個年紀還會去聽MJ,看到他的活力、看到他的真善美、欣賞他的為人,相當不容易,否則她不會為自己的孫子取名為Michael。出去隨便找個人來問,通常都會答:「MJ嘛,整容漂白搞細路那個嘛!大概都是癮君子咯,說沒濫藥吸毒都是騙人的。」別說他做的善事,連他的音樂都可能不知是怎樣的。
我覺得這位婆婆很open-mind,接受能力很高,做她的孫子應該會很開心。但願我活到65,心境、思維和體力都跟她一樣就好了。
其中一個評判說,如果MJ在天有靈,他看到這位婆婆也會很開心。(MJ,你看見了嗎?有位65歲的婆婆跳你的舞哦。還跳得有板有眼!你的感染力真的由4歲去到65歲!)
對呢,除了耶穌,我從未見過一個人的感染力,給人的激發,可以由4歲去到65歲。
MJ,我常覺得他能夠帶動人,給人多一次機會,看清自己。不知為何,我覺得那種感覺好像重生。我相信如果那位婆婆未出賽前遇到MJ,告訴他她要跳他的舞,他不會說:「阿婆妳節省點啦。」他不會第一時間便嘲笑人,相反會叫人看到自己可能性,會欣賞人。
真正的皇者,乃是如此。
其實我看到這個影片,真的很感動。
除了為那位婆婆,更是為MJ。有沒有一個人是令4歲到65歲都喜歡和欣賞的?不是光是喜歡「聽」他的歌,「看」他的舞,而是會親身踏上台去「跳」,面對那麼多的人和笑聲。有沒有一個人有這麼大感染力和啟發力,年齡階層由4到65?
除了他,還有幾多人做得到?
MJ,如果你在天有靈,看得到這一切,我希望你會覺得欣慰。
50年,人生太短、痛苦太長,但你沒白過!
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尋找Michael Jackson(八)
| 這是頒給MJ的獎項:《Bad》專輯成為白金唱片,銷量達100百萬張。 |
(寫在2025:《Moonwalk》這本書之前已經介紹過,不在這裏重復了,真心推薦大家找來讀讀。
不知現在的人是不是太忙沒時間,或者...我覺得是一種自私或自以為是的心態,總不會花點時間去了解別人,然後自己妄下判斷--我自己有時也會這樣...
自己「看」到的,便一定是真的嗎?是全部?
其實不只對MJ,我現在也盡量提醒自己:不知道的便不要亂說亂猜,因為根本沒這資格。)
Moonwalk with you--<Moonwalk>的讀後感
終於看完了MJ的Moonwalk。
別訝異我怎麼現在才看完這本書。其實我應該說,終於從頭到尾看了一次。
但也不是連續看的。
(到底我在說什麼呢?)
其實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時,是電子版的(我還特意買了電腦用的電子辭典來看!),英文版雖很原汁原味,但不太好讀,很花時間,加上電子版不能bookmark,結果看來看去,都是頭幾十行!熟到快背得出了。
後來在書店買到書的繁體版,不是無心思看,但我不知怎的很喜歡跳來看,有時看看他的小時候、有時又看看他長大。有段時間真的從第一頁開始看,但過後又沒時間看,所以我今年的其中一個目標是:盡快看完這本書,不准那麼多藉口。結果我便由第三章,大約是我上次停下來的部份開始看。
這本書是MJ的唯一自傳。有人說他是找人代筆,這我不知道孰真孰假,但這是MJ迷必修的書,其他的人也應該看一看。一直以來,都是其他人、傳媒在講論他,所有都是人們看到和聽到再報道,都是二手的;讓他有機會說一說吧,也讓自己有機會得第一手的資訊。沒人甘願做奴隸,讓人牽著鼻子走,讓人喜歡塞什麼進肚子就塞什麼吧?是時候拿回選擇權了。
這本書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這本書只提到約三十歲的他,因為是他差不多這個年紀出的,往後的廿多年提不到,很令人惋惜。
看的時候,不會覺得這是本二十多年前的書。看英文版的話,真的會感覺到他在用他又軟又柔的聲音說著自己的經歷,跟讀者就像談話一樣。你不會覺得這是一堆字,而是一個人、一個朋友在跟你談話。
可能當中有許多的事情大家都聽過很多次,給報道過很多次,但交織起來就是他的人生。
再一次見得到他是個天才,努力不懈的人。
除了他的天份和努力,另一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MJ這個人的思路非常清晰,說的話做的事都很有哲理,不會空談一大堆理論,其實沒人做得到。他本身就是本教科書,令人很折服的一點是:我知道是怎麼回事,我知道要怎樣做才會好,我現在就做給你看,結果他會把做的過程和成功展現在你眼前。可是他會很囂張嗎?他沒這種淫威,也完全不需要,從做的過程和結果,你已明白什麼是實力,讓人甘拜下風。
我說得誇張嗎?好好了解MJ,真的好好了解他,再看看自己,看看身邊的人,看看大家所「崇拜」的人再下判斷吧。我也不想這樣吹捧他,但我會說,越看就越見分別,越看就越覺得這個人不能錯過。
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不覺得那時的他不過三十歲,那麼年輕,但思想那麼成熟。我發現很多三十歲的人都混混噩噩,包括年紀不輕的自己。
看他長大後的工作,有很多精警的語句抄下。你會看到是什麼心態讓他成功;他是如何對待手上的工作。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妥協地做到盡善盡美才交貨。現在三十歲的還會這樣想嗎?當他想著如何令自己的產品物有所值,讓人甘心情願掏錢出來買和收藏,怎樣為一個專案去獻出自己的時候,普遍的人只會盤算怎樣用最小的心力得到最大的報酬,怎樣可以不負責任地抽身而退,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内騙到顧客最多的錢!
可能有人會說:「他是MJ嘛。他有錢、有機會,當然做得到,換作是我也可以。」他從小就在受訓。他說「彷彿永遠都在做這事」。一首歌錄好幾十個版本。光是這種重覆的生活,一般人受得了嗎?
我有他作為榜樣,知道要怎樣盡力盡心去做,可他是沒榜樣也知道要如何做哦。
書中的他像一個三十歲的人嗎?他比大家心目中高深莫測得多。正如大家看This is it的時,也不會覺得這位兄台已五十歲了。
我常在這裏說,光聽我在說沒用,要自己去看去感受才會見到是怎麼回事。他已離開了地球,也不認識大家,基本上地球上的一切,包括大家對他的想法已跟他無關。可是大家還有機會去認識他嘛,讓自己有一個機會去認識這個世界級的明星吧。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尋找Michael Jackson(七)
| 這本我忘了是什麼,但上面有MJ的簽名。 |
(寫在2025:其實我覺得MJ是個很勤力的人,以他的財富,他可以完全不需要工作,從很久以前便能退休享清福的人,但他依然留下了數百首demo。做創作,能有數以百計的「存貨」是件很困難的事,不信去問問畫漫畫和寫稿的,誰會有這麼多「存貨」?交得到下期的稿已經要買燒豬還神!我自己也沒這麼多。
當然有人說他財困什麼的,財困的話,勤力工作不是理所當然嗎?我見過很多財困的人依然很懶散。
我喜歡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的歌路很廣,不是只得一種作品、不只唱得出一種感覺,而是有很多種面向。我聽過時下或者這10年來很當紅的歌手演唱會影片,聽第一首歌跟聽第10首歌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我甚至聽不出他們每首歌有什麼分別!所以沒一場演唱會(影片)會看完,反正再聽下去還不是跟第一首歌一樣,那就別浪費時間了。其實我也很怕有人會說我寫的作品千篇一律,看完一篇以後的都不用看,所以寫過的題材我基本上都不想再寫,也希望每次都帶給讀者新的感覺。
至於什麼「真唱」、「假唱」,我還是同一個論調:想買便買,但不拿錢出來的人沒資格說!)
MICHAEL
一看就知道我想說什麼啦!
MJ的新唱片面世了。(各位Fans有沒有買?)
跟他在世時一樣,這張唱片仍是充滿爭論,風雨飄搖。其實開始時聽到不是由他所唱,有點不想買...但最終還是買了。原因嘛...我還是有點期待吧。Michael留下來的「新」東西日減,不想再像以前那樣錯過了。(這次還是我第一次在他的唱片剛發行便買。)而且在網上試聽過幾首主打歌,不覺得不像他的聲音啊。記得試聽Breaking News時,還是感覺到他對八卦的傳媒那種無奈(這首歌很像Money和D.S);而聽Keep you head up又感動到哭。他這個人真的很與別不同,關心的不單是自己,還會讓人去看看身邊其他人。
這張唱片仍然會讓人覺得他是一個很豐富、很有內涵的人,裏面的歌有截然不同的内容。他不是只會唱情歌、只會唱反戰歌、只會唱環保歌...而是他什麼歌都會唱。
Keep your head up有點像Little Susie。對他的唱法有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聽到有人可以把一個故事唱出來!他真的好像一個旁觀者,冷靜得來又不失感情。我覺得他可以一個人演一套音樂劇。(當然不是一個人演<歌聲魅影>,而是簡單一點的。我覺得他如果演一些有歌有音樂,有劇情但只需要簡單道具的,類似獨腳戲的劇目會相當好看。他這個人很懂得表達。如果他還在,不知會不會試試這種表演?其實他還有很多潛力,很多空間。)
很訝異這張唱片可以這麼便宜,只要$99,加鐳射海報只要加$10。(可惜我不太喜歡那個唱片封面和海報,但也換購了。那張海報跟唱片封面一樣,但包裝得很窩心,不介意的話可以用來做書桌墊。但我當然沒這樣做。)我以為最少要$120。我常說用百多元便買得到真正的音樂很是值得。現在還可以參加抽獎,有機會得到全球限量的MJ版i-Pad。
我很鼓勵大家去買這張唱片,但不鼓勵大家去參加抽獎,因為小妹我很想得到那個i-Pad哦!
<想說>
其實我幾乎每晚都會上網看看MJ的消息。
可是最近有點忙,都沒有看。(我連忙在什麼都記不住!可見我多忙!)
這張唱片面世後,我們這些歌迷的話題就集中在這個。因為也算是大事。連別人也在討論,作歌迷的怎會不談?
其實見到大家在談他的新唱片,會覺得開心的。誰希望自己的偶像沒有人提起?
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本來百花齊放是好事;而且口長在別人那裏,錢在別人口袋裏,要怎麼說,要不要買這張唱片,都是各人自己的事。
但見到越來越多人在爭吵互罵。
MJ的歌迷都在內鬨。
我不是MJ,不能代他去說什麼心痛不心痛,見不想見到。
我不知道該怎麼講…在我的角度而言,除非你只是一個覺得MJ唱歌跳舞很棒,卻不是真的那麼「愛」他的人,倒沒那麼要緊;但如果說得那麼「愛」他,好像親人朋友那樣愛,我覺得某程度上,你的言行已代表了他。如果歌迷之間都互相指責謾罵,其他人會怎麼想?
有人會再相信MJ是個以愛影響和感動人的人嗎?連他的歌迷都影響不了…
「千萬不要喜歡MJ,你看他的歌迷或者喜歡上他的人都好不到哪裏去,人品多差…」
大家以為沒有人會這樣想和這樣說嗎?
我以前都不明白MJ哪裏好,又整容又漂白又孌童(現在當然知道是假的),覺得會喜歡他的人都是傻的。
他剛走時,人們都一窩蜂地搜刮他的資料來看,才得到一點平反;現在,其實要靠我們這些Fans了。
要告訴大家,MJ有多值得人去喜歡、欣賞和尊重,我覺得,要以身作則。
Make a better world, make a better place, starting with me—the man in the mirror. 各位MJ迷又做到幾多呢?
我想告訴大家,我不是依著別人的眼光來喜歡MJ,不是做一個別人眼中的「MJ Fans」。
但如果因為自己做得不好的緣故,而讓別人有機會來罵MJ,我會覺得對不起他。(誇張嗎?我記得以前在這裏說過,他本身已經多事非,也很無辜,再因為我做得不好的地方而讓他被再踩一腳,不是更慘嗎?我嘛…不捨得也不想…)
我也不想有人說他的唱片沒有人買,連他的歌迷也不買(當然那些明顯在騙錢的另作別論。);而且他的遺產多少也有得益吧。
當然這是個人選擇,畢竟有幾多是他真實的聲音,確是很存疑。但想買便買,真的過不了自己那關,就別買好了,沒有人會強迫呀。
可是最後我有件事很想說:除非閣下真的很窮,很缺錢(例如失業中),又或者只想試聽一下,否則要聽的話,麻煩閣下去買正版,不要一面又質疑又要說三道四,一面去下載來聽。管人家唱片公司是否在搶錢,覺得人家在搶可以不買,守著閣下的錢包。可知道「下載」算是「偷」?情有可原都算了,覺得那樣東西不值得買(不是不夠錢買),「偷」完來據為己有還要去批評人家的產品是真是假,那是什麼意思?下載來聽的人也請自重,覺得不好聽、不合心意刪除即可,別對著人家的作品肆意批評,閣下所享受的已犧牲掉了一個製作團隊和一些投資者的應得利益。

